无线电A类考试题库2025(六)
[Q] 在超外差式业余收发信机中,负责抑制镜像频率干扰的部件是:
[T]A
[A] 变频级之前的波段预选滤波器
[B] 变频级之后的中频滤波器
[C] 中频放大级中的限幅电路
[D] 带有音调控制的音频输出电路
[J]LK0841
[P]3.6.1
[I]MC1 -0842
[Q] 超外差式收信机所收信号的频率要比本振频率低(或高)一个中频。然而,比本振频率
高(或低)一个中频的另一个遥相对应的信号也可能经混频窜入中频通道,形成“镜像频率
干扰” 或“镜频干扰” 。如果某对讲机的技术规格书给出的 VHF 接收机第一中频为 45.05MHz ,
那么在 145.00MHz 收到的镜频干扰可能来自:
[T]A
[A]235.10MHz 或 54.90MHz
[B]190.05MHz 或 99.95MHz
[C]45.05MHz 或 90.10MHz
[D]90.10MHz 或 180.20MHz
[J]LK0842
[P]3.6.1
[I]MC1 -0843 [Q] 超外差式收信机所收信号的频率要比本振频率低(或高)一个中频。然而,比本振频率
高(或低)一个中频的另一个遥相对应的信号也可能经混频窜入中频通道,形成“镜像频率
干扰” 或“镜频干扰” 。如果某对讲机的技术规格书给出 NFM 方式时的第一中频为 47.25MHz ,
那么在 145.00MHz 收到的镜频干扰可能来自:
[T]A
[A]239.50MHz 或 50.50MHz
[B]192.25MHz 或 97.75MHz
[C]50.50MHz 或 101.00MHz
[D]151.50MHz 或.202.00MHz
[J]LK0843
[P]3.6.1
[I]MC1 -0844
[Q] 超外差式收信机所收信号的频率要比本振频率低(或高)一个中频。然而,比本振频率
高(或低)一个中频的另一个遥相对应的信号也可能经混频窜入中频通道,形成“镜像频率
干扰” 或“镜频干扰” 。如果某对讲机的技术规格书给出 NFM 接收所用的第一中频为 47.25MHz ,
那么在 435.00MHz 收到的镜频干扰可能来自:
[T]A
[A]340.50MHz 或 529.50MHz
[B]387.75MHz 或 482.25MHz
[C]47.25MHz 或 94.50MHz
[D]141.70MHz 或.236.25MHz
[J]LK0844
[P]3.6.1
[I]MC1 -0845
[Q] 超外差式收信机所收信号的频率要比本振频率低(或高)一个中频。然而,比本振频率
高(或低)一个中频的另一个遥相对应的信号也可能经混频窜入中频通道,形成“镜像频率
干扰” 或“镜频干扰” 。如果某对讲机的技术规格书给出的 UHF 接收机第一中频为 58.525MHz ,
那么在 435.00MHz 收到的镜频干扰可能来自:
[T]A
[A]317.95MHz 或 552.05MHz
[B]376.475MHz 或 493.525MHz
[C]58.525MHz 或 117.05MHz
[D]234.10.05MHz 或.468.20MHz
[J]LK0813
[P]3.6.1
[I]MC1 -0846
[Q] 业余无线电发射机的效率是指:
[T]A
[A] 输出到天线系统的信号功率与发射机所消耗的电源功率之比
[B] 通信对象的接收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与发射机所消耗的电源功率之比
[C] 通信对象的接收天线得到的信号功率与发射机输出到天线系统的信号功率之比 [D] 输出到天线系统的有用信号功率与到达天线的包含杂散等无用信号的总功率之比
[J]LK0814
[P]3.6.1
[I]MC1 -0847
[Q] 业余无线电发射机的效率总是明显低于 1。所损耗的那部分能量:
[T]A
[A] 绝大部分转化为热量,极小一部分转化为杂散等无用信号
[B] 绝大部分转化为杂散等无用信号并对外辐射
[C] 绝大部分因阻抗失配而返回电源,极小一部分转化为热量对外散发
[D] 损耗的能量在电容、电感、开关器件等零部件中消失了
[J]LK0457
[P]3.6.1
[I]MC1 -0848
[Q] 若一部业余无线电台的工作电压为直流 13.8 伏, FM 方式的射频输出功率为 N 瓦,电源
效率约为 80% ,则发射时的工作电流约为:
[T]A
[A]0.091 ×N(安)
[B]13.8 ×N(安)
[C]13.8/ N× 80% (安)
[D]0.058 ×N(安)
[J]LK0458
[P]3.6.1
[I]MC1 -0849
[Q] 若一部业余无线电台的工作电压为交流 220 伏, FM 方式的射频输出功率为 N 瓦, 电源效
率约为 80% ,则发射时的工作电流约为:
[T]A
[A]0.0057 ×N(安)
[B]220 ×N(安)
[C]200/ N× 80% (安)
[D]0.0036 ×N(安)
[J]LK0459
[P]3.6.1
[I]MC1 -0850
[Q] 若一部业余无线电台以 FM 方式发射时的射频输出功率为 N 瓦,电源效率约为 80% ,则
每发射 10 秒钟所消耗的电能约为:
[T]A
[A]0.0000035 ×N(千瓦小时)
[B]0.0768 / N(千瓦小时)
[C]0.0022 ×N(千瓦小时)
[D]220 / N(千瓦小时) [J]LK1044
[P]3.6.1
[I]MC1 -0851
[Q] 无线电发信机在无调制情况下,在一个射频周期内供给天线馈线的平均功率称为:
[T]A
[A] 载波功率
[B] 无用功率
[C] 平均功率
[D] 峰包功率
[J]LK1045
[P]3.6.1
[I]MC1 -0852
[Q] 如果某话音发射机在不同调制方式下的峰值输出功率相同,则在无语音输入时,实际射
频输出功率由大到小可以排序为:
[T]A
[A]FM ,AM ,SSB
[B]AM ,SSB ,FM
[C]SSB ,FM ,AM
[D]SSB ,AM ,FM
[J]LK1177
[P]3.6.3
[I]MC1 -0859
[Q] 下列哪项技术指标描述了接收机抗拒邻近频率干扰的能力?
[T]A
[A] 中频选择性
[B] 整机灵敏度
[C] 频道扫描速率
[D] 本底噪声
[J]LK0829
[P]3.6.3
[I]MC1 -0860
[Q] 接收机抗拒工作频率附近干扰信号的能力可以用选择性指标来表示,分别为:
[T]A
[A] 信道带宽、信道选择性和信道滤波器的矩形系数
[B] 带内波动和信道带宽
[C] 镜像抑制比
[D] 前端带宽
[J]LK0830
[P]3.6.3 [I]MC1 -0861
[Q] 接收机接收 SSB 话音信号时的频响均匀程度可以用选择性指标来表示,分别为:
[T]A
[A] 带内波动和信道带宽
[B] 信道带宽、信道选择性和信道滤波器的矩形系数
[C] 镜像抑制比
[D] 前端带宽
[J]LK0831
[P]3.6.3
[I]MC1 -0862
[Q] 接收机抗拒相距工作频率较远的强干扰信号的能力可以用选择性指标来表示,分别为:
[T]A
[A] 前端带宽
[B] 带内波动和信道带宽
[C] 信道带宽、信道选择性和信道滤波器的矩形系数
[D] 镜像抑制比
[J]LK0832
[P]3.6.3
[I]MC1 -0863
[Q] 接收机抗拒相距工作频率两倍于中频的强干扰信号的能力可以用选择性指标来表示,分
别为:
[T]A
[A] 镜像抑制比
[B] 前端带宽
[C] 带内波动和信道带宽
[D] 信道带宽、信道选择性和信道滤波器的矩形系数
[J]LK0816
[P]3.6.3
[I]MC1 -0864
[Q] 接收机灵敏度指标的数值大小具有什么意义?
[T]A
[A] 灵敏度指标的数值越小,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
[B] 灵敏度指标的数值越大,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
[C] 灵敏度指标的数值越小,对与有用信号同时出现的干扰信号的响应越灵敏
[D] 灵敏度指标的数值越大,对与有用信号同时出现的干扰信号的响应越灵敏
[J]LK0817
[P]3.6.3
[I]MC1 -0865
[Q] 用功率电平表示接收机的灵敏度具有什么意义?常用单位是什么?
[T]A [A]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入信号的最小功率电平。单位是 dBm 或 dB μW
[B]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功率电平之比。单位是 dB
[C]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功率电平之比。单位是 dB
[D] 输出信号维持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入信号的最小和最大功率电平之比。单位是 dB
[J]LK0818
[P]3.6.3
[I]MC1 -0866
[Q] 用电压电平表示接收机的灵敏度具有什么意义?常用单位是什么?
[T]A
[A]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入信号的最小电动势。单位是μ V、dB μV 或 dBmV
[B]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入信号的最小电压。单位是μ V、dB μV 或 dBmV
[C]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入信号的最大电动势。单位是μ V 或 mV
[D] 输出信号达到一定质量标准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电压之比。单位是 dB
[J]LK0839
[P]3.6.3
[I]MC1 -0867
[Q] 业余无线电接收机大多具备信号强度指示功能。在 VHF/UHF 频段,信号强度的最小刻度
S1 与输入信号功率电平 -141dBm (50 Ω上的电压电平 0.02 μV)相一致;而在 HF 频段, S1
则与 -121dBm 的输入信号( 50 Ω上的 0.2 μV)相对应。这是因为:
[T]A
[A]HF 频段的背景噪声较 VHF/UHF 频段为高,使得可感知最小信号电平相应高出约 20dB
[B] 由于技术原因, HF 接收机的灵敏度都比 VHF/UHF 频段的低大约 20dB
[C]HF 业余电台功率大一些,而 VHF/UHF 的相对较小,这导致信号强度的刻度标准差异
[D]HF 业余电台主要用于 DX 通信,而 VHF/UHF 的面向本地通信,刻度可以更随意一些
[J]LK0820
[P]3.6.3
[I]MC1 -0868
[Q] 甲乙两种型号的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在技术规格中给出的接收机灵敏度指标分别为 0.1
μV 和 0.15 μV。关于该指标,正确的推论是:
[T]A
[A] 无法比较二者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测量灵敏度时所用的输出信号质量标准未知
[B] 可以推断甲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比乙机的差,因为灵敏度指标的数值较小
[C] 可以推断甲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比乙机的高,因为可以接收的信号更微弱
[D] 可以推断甲机承受强信号的能力比乙机的低,因为其灵敏度数值比较小
[J]LK0821
[P]3.6.3
[I]MC1 -0869
[Q] 当输出信号满足规定质量标准时, 在输入阻抗为 50 欧的某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口处测得的
输入信号最小电压为 1μV。如果用电压电平μ V 表示该机的灵敏度,则为:
[T]A [A]2 μV
[B]1 μV
[C]50 μV
[D]0.5 μV
[J]LK0822
[P]3.6.3
[I]MC1 -0870
[Q] 当输出信号满足规定质量标准时, 在输入阻抗为 50 欧的某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口处测得的
输入信号最小电压为 1μV。如果用功率电平 dBm 表示该机的灵敏度,则为:
[T]A
[A] -107dBm
[B] -103dBm
[C] -73dBm
[D] -113dBm
[J]LK0823
[P]3.6.3
[I]MC1 -0871
[Q] 当输出信号满足规定质量标准时, 在输入阻抗为 50 欧的某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口处测得的
输入信号最小电压为 1μV。如果用电压电平 dB μV 表示该机的灵敏度,则为:
[T]A
[A]6dB μV
[B] -2dB μV
[C]3dB μV
[D]0dB μV
[J]LK0824
[P]3.6.3
[I]MC1 -0872
[Q] 当输出信号满足规定质量标准时, 在输入阻抗为 50 欧的某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口处测得的
输入信号最小电压为 0.5 μV。如果用电压电平μ V 表示该机的灵敏度,则为:
[T]A
[A]1 μV
[B]0.5 μV
[C]50 μV
[D]2.5 μV
[J]LK0825
[P]3.6.3
[I]MC1 -0873
[Q] 当输出信号满足规定质量标准时, 在输入阻抗为 50 欧的某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口处测得的
输入信号最小电压为 0.5 μV。如果用功率电平 dBm 表示该机的灵敏度,则为:
[T]A [A] -113 dBm
[B] -107dBm
[C] -103 dBm
[D] -73 dBm
[J]LK0826
[P]3.6.3
[I]MC1 -0874
[Q] 当输出信号满足规定质量标准时, 在输入阻抗为 50 欧的某接收机天线输入端口处测得的
输入信号最小电压为 0.5 μV。如果用电压电平 dB μV 表示该机的灵敏度,则为:
[T]A
[A]0dB μV
[B] -2dB μV
[C]3dB μV
[D]6dB μV
[J]LK0827
[P]3.6.3
[I]MC1 -0875
[Q] 已知某接收机的天线输入阻抗为 50 Ω,灵敏度指标为 2μV,则功率电平相应为:
[T]A
[A] -107dBm
[B]0.02dBm
[C] -103dBm
[D] -113dBm
[J]LK0828
[P]3.6.3
[I]MC1 -0876
[Q] 已知某接收机的天线输入阻抗为 50 Ω,灵敏度指标为 1μV,则功率电平相应为:
[T]A
[A] -113dBm
[B] -107dBm
[C]0.01dBm
[D] -103dBm
[J]LK0838
[P]3.6.3
[I]MC1 -0877
[Q] 制约现代无线电接收机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
[T]A
[A] 机内噪声
[B] 放大电路的增益
[C] 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D] 电源噪声
[J]LK0833
[P]3.6.3
[I]MC1 -0878
[Q] 术语“信噪比( SNR )”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广为使用。它是指:
[T]A
[A] 有用信号功率对噪声功率的比值
[B] 有用信号峰值电压对噪声峰值电压的比值
[C] 有用信号功率对有用信号功率及噪声功率之和的比值
[D] 有用信号峰值电压对有用信号峰值电压及噪声峰值电压之和的比值
[J]LK0834
[P]3.6.3
[I]MC1 -0879
[Q] 对于需要接收微弱信号的业余通信,例如 EME 通联,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Fn (以比值的形
式表示)是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是指:
[T]A
[A] 接收机输入端信噪比 Si/Ni 对输出端信噪比 So/No 的比值
[B] 接收机输入端无信号时,输出端的噪声功率电平
[C] 接收机输出端噪声功率电平与输入端噪声功率电平的比值
[D] 接收机输入端噪声功率电平与输出端噪声功率电平的比值
[J]LK0819
[P]3.6.3
[I]MC1 -0880
[Q] 接收机的静噪灵敏度是指:
[T]A
[A] 能够使静噪电路退出静噪状态的射频信号最小输入电平
[B] 关闭静噪功能之后所能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最小输入电平
[C] 带有静噪功能的接收机开启静噪功能后,按照灵敏度定义测得的灵敏度
[D] 带有静噪功能的接收机关闭静噪功能后,按照灵敏度定义测得的灵敏度
[J]LK0835
[P]3.6.3
[I]MC1 -0881
[Q] 对于需要接收微弱信号的业余通信,例如 EME 通联,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Fn (以比值的形
式表示)是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关于 Fn 的一些基本常识是:
[T]A
[A]Fn 一定大于 1;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Fn 越接近 1 越好
[B]Fn 一定小于 1;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Fn 越接近 0 越好
[C]Fn 一定大于 1;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Fn 越大越好
[D]Fn 一定小于 1;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Fn 越接近 1 越好 [J]LK0836
[P]3.6.3
[I]MC1 -0882
[Q] 对于需要接收微弱信号的业余通信, 例如 EME 通联, 接收机的噪声指数 NF (以对数表示)
是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是指:
[T]A
[A] 接收机输入端信噪比 Si/Ni 对输出端信噪比 So/No 的比值的对数形式
[B] 接收机输入端无信号时,输出端的噪声功率电平的对数形式
[C] 接收机输出端噪声功率电平与输入端噪声功率电平的比值的对数形式
[D] 接收机输入端噪声功率电平与输出端噪声功率电平的比值的对数形式
[J]LK0837
[P]3.6.3
[I]MC1 -0883
[Q] 对于需要接收微弱信号的业余通信, 例如 EME 通联, 接收机的噪声指数 NF (以对数表示)
是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关于 NF 的一些基本常识是:
[T]A
[A]NF 一定大于 0;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NF 越接近 0 越好
[B]NF 一定小于 0;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NF 越接近 0 越好
[C]NF 一定大于 1;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NF 越大越好
[D]NF 一定处于 0 和 1 之间;在同样的灵敏度下, NF 越接近 1 越好
[J]LK0850
[P]3.6.3
[I]MC1 -0884
[Q] 在无线电通信领域中,描述信号源、放大器或接收机等设备或系统组件的内部噪声大小
时常用“噪声温度”指标。以接收机为例,等效噪声温度 Te 的意义是:
[T]A
[A] 接收机的内部噪声功率等于一个接在天线输入端的优质匹配电阻在产生相同的热噪声功
率时该电阻所具有的绝对温度
[B] 接收机内部噪声在输出端的功率可以使一个接在输出端上的匹配电阻发热的相对温度
[C] 接收机内部噪声在输出端的功率可以使一个接在输出端上的匹配电阻升温的绝对温度
[D] 接收机信噪比符合技术指标时所要求的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
[J]LK0851
[P]3.6.3
[I]MC1 -0885
[Q] 不产生任何内部噪声的理想放大器或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Fn 、噪声指数 NF 和噪声温度 Te
分别为:
[T]A
[A]1 ,0dB ,0°K
[B]0 ,0dB ,-273 °K
[C]0 ,1dB ,17 °K
[D]0 ,0dB ,-275 °K[J]LK0852
[P]3.6.3
[I]MC1 -0886
[Q] 假设一个用于卫星业余业务的天线放大器工作在标准温度( 17 ℃)下,其输入端已连接
良好匹配的天线。 如果放大器所产生的内部噪声与输入的热噪声等效, 则该放大器的噪声系
数 Fn 、噪声指数 NF 和噪声温度 Te 分别为:
[T]A
[A]2 ,3dB ,290 °K
[B]1 ,1dB ,0°K
[C]2 ,0dB ,17 °K
[D]1 ,0dB ,-273 °K
[J]LK0895
[P]3.8.1
[I]MC1 -0908
[Q] 在业余无线电领域中,缩写 AMSAT 是指:
[T]A
[A] 美国的业余无线电卫星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实验卫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推进空间教
育的非营利性志愿者组织
[B] 所有业余无线电卫星的总称
[C] 某一系列业余无线电卫星的总称
[D] 某一颗业余无线电卫星的名称
[J]LK0896
[P]3.8.1
[I]MC1 -0909
[Q] 在描述业余无线电卫星时经常用到缩写 OSCAR (奥斯卡) ,这个名称的由来是:
[T]A
[A] “搭载有业余无线电装置的地球轨道卫星”的英文缩写
[B] 按照发明者奥斯卡的方案设计制造的业余卫星
[C] 纪念业余无线电技术先驱者奥斯卡
[D] 电影奥斯卡金奖的基金所赞助的业余卫星活动
[J]LK0897
[P]3.8.1
[I]MC1 -0910
[Q]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业余卫星的发射年份、 名称、 国际 OSCAR 系列号和转发器模式分别为:
[T]A
[A]2009 年,希望一号( XW -1),HO68 ,V/U (J)
[B]2008 年,希望一号( XW -1),HO68 ,V/U (J)
[C]2010 年,希望一号( XW -1),HO68 ,V/U (J)
[D]2008 年,希望一号( XW -1),无 OSCAR 编号, B[J]LK1047
[P]3.8.1
[I]MC1 -0911
[Q] 开展 EME 通信试验的最佳时机是:
[T]A
[A] 月亮处于近地点
[B] 满月
[C] 通信两端天气都好
[D] 太阳黑子数高
[J]LK0747
[P]3.8.1
[I]MC1 -0912
[Q] 在 EME 通信等需要接收极微弱信号的场合,安装前置放大器时应做到:
[T]A
[A] 尽量安装在靠近天线的地方,信号特别微弱时对放大器进行冷却以降低热噪声
[B] 尽量安装在靠近接收机的地方,放大器最好加热以防止元器件温度过低
[C] 尽量安装在靠近接收机的地方,放大器尽量采用较高的电源电压以求更高的增益
[D] 尽量安装在远离天线的地方,放大器采用射频正反馈电路以提高增益
[J]LK0703
[P]3.8.1
[I]MC1 -0913
[Q] 对于需要接收 VHF/UHF 微弱信号的通信场景,比如月面反射实验,爱好者们时常需要在
所用八木天线的馈电端处就近加装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相比之下, HF 通信爱好者却很少将
他们所用的前置放大器装在八木天线或其他收信天线的馈电点处。这是因为:
[T]A
[A]VHF/UHF 频段的背景噪声较 HF 频段为低。 将放大器置于接收天线处可降低传输线固有噪
声的影响,提高收信信噪比。而对于 HF 频段,是否这样做,差别并不明显
[B] 电缆的固有噪声在 VHF/UHF 频段更高
[C]HF 频段的放大器体积太大,不适合安装于天线端
[D]HF 频段的八木天线体积较大,把放大器装得太近容易引发自激
[J]LK1119
[P]3.8.1
[I]MC1 -0914
[Q] 下列哪个业余波段最适合流星余迹散射通信?
[T]A
[A]6 米
[B]10 米
[C]2 米
[D]70 厘米
[J]LX [P]3.8.1
[I]MC1 -0915
[Q] 下列哪些通信方式可用于流星余迹和对流层散射通信实验?
[T]A
[A]FT4
[B]APRS
[C]QPSK31
[D]MT63
[J]LK1134
[P]4.1.1
[I]MC2 -0916
[Q] 导体是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或材料。以下关于导体的正确描述是:
[T]AB
[A] 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施加电压可产生电流
[B] 多数金属都是导电性能优良的导体,比如银、铜和铝
[C] 有些金属在高温下呈现零电阻特性,成为超导体
[D] 某些金属具有压电效应,可用来制作电声元件
[J]LK1136
[P]4.1.1
[I]MC3 -0917
[Q] 关于导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T]ABC
[A] 霓虹灯中电离发光的气体是导体
[B] 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C] 石墨是导体
[D] 云母是导体
[J]LK1135
[P]4.1.1
[I]MC4 -0918
[Q] 绝缘体是不易传导电流的物质或材料。以下关于绝缘体的正确描述是:
[T]ABCD
[A] 分子中正负电荷紧密束缚,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极少,呈现很大的电阻
[B] 绝缘体也称电介质。有些电介质可用来制作电容器,比如陶瓷和聚苯乙烯
[C] 随着所加电场的增强,绝缘体会突然导电而成为导体。这种现象称为击穿
[D] 随着温度的升高,绝缘体的绝缘程度下降。使用绝缘体应当关注工作温度
[J]LK1137
[P]4.1.1
[I]MC3 -0919
[Q] 以下哪些可以用作绝缘材料?
[T]ABC [A] 工程塑料
[B] 酚醛树脂
[C] 二氧化硅
[D] 二氧化锡
[J]LK1138
[P]4.1.1
[I]MC3 -0920
[Q] “击穿”是指施加于绝缘介质上的电压高于一定值时,部分介质突然变成导体,导致介
质的电阻陡然下降的一种现象。以下哪些是对击穿现象的描述?
[T]ABC
[A] 电路中的电容在工作电压显著超过标称耐压后变成导体,造成电路短路
[B] 天线调谐器工作时,可变电容的极板间出现电弧,导致发射机告警保护
[C] 验电笔中的氖灯发光
[D] 台灯里的卤钨灯发光
[J]LK0669
[P]4.1.1
[I]MC1 -0921
[Q] 业余无线电设备中的射频部件积灰或受潮后,即使没有击穿或漏电,也可能因绝缘体的
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而意外产生:
[T]A
[A] 介质损耗
[B] 涡流损耗
[C] 磁滞损耗
[D] 磁阻损耗
[J]LK1156
[P]4.1.1
[I]MC4 -0922
[Q] 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或材料。对半导体的正确描述是:
[T]ABCD
[A] 导电特性易于控制。例如,温度、光照或电场的少许变化可显著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B] 半导体可分为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后者又有 P 型和 N 型之分
[C]P 型和 N 型半导体的交界面称为 PN 结,具有内建电动势和单向导电性
[D] 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可用来制作晶体管或集成电路
[J]LK1161
[P]4.1.1
[I]MC3 -0923
[Q] 下列哪些器件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T]ABC
[A] 双极型三极管
[B] 氮化镓三极管 [C]LDMOS 三极管
[D] 电真空三极管
[J]LK1147
[P]4.1.2
[I]MC3 -0924
[Q] 静电放电是一种常见电磁现象,时刻伴随日常生活。但是,较强的静电放电却足以损坏
电子设备甚至危及人身,需要预防。以下所述与静电有关的是:
[T]ABC
[A] 刮风时,斜拉天线上出现的直流高压
[B] 雷雨时,云层中积蓄的巨大能量
[C] 收信时,接收机收到的各种 QRN
[D] 发话时,电台馈送到天线的射频能量
[J]LK1148
[P]4.1.2
[I]MC2 -0925
[Q] 如果将导体置于静电场中,导体将呈现如下特点:
[T]AB
[A] 静电平衡后,导体是等势体,内部场强为零,外表面出现电荷
[B] 外表面曲率很小时,导体表面的电荷会高度聚集。这可能形成尖端放电
[C] 静电平衡后,导体是等势体,内部电荷与外表面电荷极性相反
[D] 外表面曲率很大时,导体表面的电荷会高度聚集。这可能形成尖端放电
[J]LK1139
[P]4.1.2
[I]MC2 -0926
[Q] 直流电 (DC )是以电荷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变来定义的。 关于直流电,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B
[A] 直流电源的输出端有正负极之分
[B] 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
[C] 直流电压通常为 13.8 伏。这样的低压即使短路也没什么危害
[D] 脉动直流电不含交流成分,因为电荷的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J]LK1140
[P]4.1.2
[I]MC1 -0927
[Q] 交流电( AC )是以电荷的运动方向随时间交替变化来定义的。关于交流电,以下描述正
确的是:
[T]A
[A] 交流电源的输出端没有正负极之分,因为极性总在交替变化
[B]220V 市电是一种交流电。由于不需区分正负极,所以火线和零线可以混用
[C] 交流电均为纯正弦波,仅包含单一频率成分
[D] 业余电台所接收的信号不是交流电。那是复杂波形信号,也就是“复信号” [J]LK1107
[P]4.1.2
[I]MC1 -0928
[Q] 以下哪一个术语可以用来描述交流电每秒改变极性的次数?
[T]A
[A] 频率
[B] 速率
[C] 波长
[D] 脉率
[J]LX
[P]4.1.2
[I]MC1 -0929
[Q]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经常提及的“波长”与无线电波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T]A
[A] 波长为光速与频率之比;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B] 波长与真空有些关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用
[C] 很明显,波长为频率的 1/4 。这个常数应当牢记
[D] 很明显,波长为频率的 4 倍。这个常数应当牢记
[J]LK0428
[P]4.1.2
[I]MC1 -0930
[Q] 物理量“电动势”描述的是:
[T]A
[A] 电子器件或装置将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B] 加在电路两端的电源驱动电子流动的力量大小
[C] 单位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子数量
[D] 电源所能供应的电子数量最大值
[J]LK0427
[P]4.1.2
[I]MC1 -0931
[Q] 物理量“电压”描述的是:
[T]A
[A] 加在电路两端的电源驱动电子流动的力量大小
[B] 电子器件或装置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C] 单位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子数量
[D] 电源所能供应的电子数量最大值
[J]LK0474
[P]4.1.2
[I]MC1 -0932 [Q] 正弦交流电压或电流的峰值( peak value )是指: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 从零点算起的最大值
[B] 一个周期内瞬时值的平均值乘以 2^(1/2)
[C] 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平均值
[D] 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差值的二次方
[J]LK0475
[P]4.1.2
[I]MC1 -0933
[Q] 正弦交流电压或电流的峰 -峰值( peak -to -peak value )是指:
[T]A
[A] 从负半周峰值到正半周峰值之间的差值
[B] 从零点算起的最大值
[C] 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差值的二次方
[D] 负半周最大幅度与正半周最大幅度的差值的平方根
[J]LK0476
[P]4.1.2
[I]MC1 -0934
[Q] 任意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RMS voltage )是指: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 在同一电阻上可以转换出与该交流电压效果相同的热量的直流电压
[B] 最终转换成在应用场景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有效能量的那部分电压值
[C] 电压的平均值乘以 2^(1/2)
[D] 电压的峰值除以 2^(1/2)
[J]LK0426
[P]4.1.2
[I]MC1 -0935
[Q] 物理量“电流”描述的是:
[T]A
[A] 单位时间内流过电路的电子数量
[B] 电源所能供应的电子数量最大值
[C] 通电后流过电路的电子数量
[D] 电子在导体中的运动速度
[J]LK0429
[P]4.1.2
[I]MC1 -0936
[Q] 物理量“电阻”描述的是:
[T]A
[A] 电路从一点到另一点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大小
[B] 电子克服电路阻力所需的能量大小 [C] 电路阻碍电流通过所消耗的能量大小
[D] 电路阻断电流所需的过渡时间
[J]LK0430
[P]4.1.2
[I]MC1 -0937
[Q] 物理量“功率”描述的是:
[T]A
[A]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B] 电子通过电路所获得的能量大小
[C] 负载总共消耗的能量
[D] 电源所能供应的电子数量最大值
[J]LK0440
[P]4.1.2
[I]MC2 -0938
[Q]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是说:
[T]AB
[A] 流过电阻的电流 I 与电阻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与阻值 R 成反比
[B] 电阻两端的电压 U 与流过电阻的电流 I 成正比,与阻值 R 成正比
[C] 流过电阻的电流 I 与电阻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与阻值 R 成正比
[D] 电阻两端的电压 U 与流过电阻的电流 I 成正比,与阻值 R 成反比
[J]LK1141
[P]4.1.2
[I]MC1 -0939
[Q] 在电路中不受电阻阻碍的电流,种类如下:
[T]A
[A] 不存在
[B] 射频电流
[C] 音频电流
[D] 直流电流
[J]LX
[P]4.1.2
[I]MC1 -0940
[Q] 术语“阻抗”描述的是:
[T]A
[A] 电路从一点到另一点对交流电流阻碍作用的统称
[B] 电路从一点到另一点阻断直流电流,通过交流电流的能力大小
[C] 电路从一点到另一点阻断交流电流,通过直流电流的能力大小
[D] 电路从一点到另一点阻断特定频率交流电流的能力大小
[J]LK0435 [P]4.1.3
[I]MC1 -0941
[Q] 电动势的单位是:
[T]A
[A] 伏(特)
[B] 安(培)
[C] 瓦(特)
[D] 欧(姆)
[J]LK0432
[P]4.1.3
[I]MC1 -0942
[Q] 电压的单位是:
[T]A
[A] 伏(特)
[B] 安(培)
[C] 瓦(特)
[D] 欧(姆)
[J]LK0431
[P]4.1.3
[I]MC1 -0943
[Q] 电流的单位是:
[T]A
[A] 安(培)
[B] 伏(特)
[C] 瓦(特)
[D] 欧(姆)
[J]LK0433
[P]4.1.3
[I]MC1 -0944
[Q] 电阻的单位是:
[T]A
[A] 欧(姆)
[B] 安(培)
[C] 伏(特)
[D] 瓦(特)
[J]LY0433
[P]4.1.3
[I]MC1 -0945
[Q] 阻抗的单位是:
[T]A [A] 欧(姆)
[B] 安(培)
[C] 伏(特)
[D] 瓦(特)
[J]LK0434
[P]4.1.3
[I]MC1 -0946
[Q] 功率的单位是:
[T]A
[A] 瓦(特)
[B] 安(培)
[C] 伏(特)
[D] 欧(姆)
[J]LX
[P]4.1.3
[I]MC1 -0947
[Q] 频率的单位是:
[T]A
[A] 赫(兹)
[B] 亨(利)
[C] 法(拉)
[D] 库(伦)
[J]LK0466
[P]4.1.3
[I]MC1 -0948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k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3,千
[B]10 ^(-3) ,毫
[C]10 ^6,兆
[D]10 ^(-6) ,微
[J]LK0467
[P]4.1.3
[I]MC1 -0949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m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3) ,毫
[B]10 ^3,千
[C]10 ^6,兆
[D]10 ^(-6) ,微 [J]LK0468
[P]4.1.3
[I]MC1 -0950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M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6,兆
[B]10 ^(-6) ,微
[C]10 ^3,千
[D]10 ^(-3) ,毫
[J]LK0469
[P]4.1.3
[I]MC1 -0951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μ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6) ,微
[B]10 ^6,兆
[C]10 ^(-3) ,毫
[D]10 ^3,千
[J]LK0470
[P]4.1.3
[I]MC1 -0952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G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9,吉
[B]10 ^6,兆
[C]10 ^12 ,太
[D]10 ^(-12) ,皮
[J]LK0471
[P]4.1.3
[I]MC1 -0953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n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9) ,纳
[B]10 ^9,吉
[C]10 ^12 ,太
[D]10 ^(-12) ,皮
[J]LK0472
[P]4.1.3
[I]MC1 -0954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T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12 ,太
[B]10 ^-12 ,皮
[C]10 ^9,吉
[D]10 ^(-9) ,纳
[J]LK0473
[P]4.1.3
[I]MC1 -0955
[Q] 在法定计量单位中, 词头 p 的数学意义和文字含义分别为: (“x^m”表示 “x 的 m 次方” )
[T]A
[A]10 ^(-12) ,皮
[B]10 ^12 ,太
[C]10 ^(-9) ,纳
[D]10 ^9,吉
[J]LK1146
[P]4.1.3
[I]MC1 -0956
[Q] 以下哪个业余无线电通信缩语可以表述术语“射频”或特指无线电用途的某个频率?
[T]A
[A]RF
[B]HF
[C]AF
[D]MF
[J]LK0495
[P]4.1.3
[I]MC1 -0957
[Q] 术语“音频”是指人们可以普遍听到的声音的频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
[A] 音频的频率范围大致为 16Hz -20kHz
[B] 音频位于 VLF 至 MF 多个频带内
[C] 音频的频率范围大致为 16kHz -20kHz
[D] 音频位于 VHF 频带内
[J]LK0849
[P]4.1.3
[I]MC1 -0958
[Q] 无线电通信及相关测试设备、电视设备和音频设备常用的传输接口标称阻抗分别为:
[T]A
[A]50 欧、 75 欧和 600 欧
[B]50 欧、 600 欧和 75 欧[C]50 欧、 50 欧和 75 欧
[D]75 欧、 50 欧和 16 欧
[J]LX
[P]4.1.3
[I]MC1 -0959
[Q]1,805,000Hz 可以表述为:
[T]A
[A]1.805MHz
[B]1.805kHz
[C]1.805mHz
[D]1.805GHz
[J]LX
[P]4.1.3
[I]MC1 -0960
[Q]2430MHz 可以表示为:
[T]A
[A]2.43GHz
[B]243GHz
[C]0.00243nHz
[D]24.3kHz
[J]LX
[P]4.1.3
[I]MC1 -0961
[Q] 将阻值为 1 欧的电阻与 13.8 伏电源并联,电阻所耗散的功率大约为:
[T]A
[A]190 瓦
[B]13.8 伏
[C]13.8 安
[D]190 伏安
[J]LK0566
[P]4.1.3
[I]MC1 -0962
[Q]5W 可以表示为:
[T]A
[A]37dBm
[B]5dBW
[C]17dBm
[D]35dB μ
[J]LK0567 [P]4.1.3
[I]MC1 -0963
[Q]0.25W 可以表示为:
[T]A
[A]54dB μ
[B]6dBW
[C]36dBm
[D]25dBm
[J]LK0568
[P]4.1.3
[I]MC1 -0964
[Q]0.4kW 可以表示为:
[T]A
[A]86dB μ
[B]400dBm
[C]6000dBm
[D]34dBm
[J]LK1141
[P]4.1.4
[I]MC4 -0965
[Q] 电源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常用的一种供电装置。我们对电源的理解是:
[T]ABCD
[A] 电源是一种将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供电装置
[B] 电池是一种电源,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称化学电源
[C] 直流电源是将输入交流电或直流电转换成电压和电流符合要求的另一直流电的装置
[D] 变压器可将交流电压和电流转换成交流的另一种电压和电流,可用来制作交流电源
[J]LK0439
[P]4.1.4
[I]MC1 -0966
[Q] 电源两端电动势的方向为:
[T]A
[A] 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
[B] 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C] 取决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的相对大小
[D] 与电源的电压方向相同
[J]LK0438
[P]4.1.4
[I]MC1 -0967
[Q] 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为:
[T]A [A] 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B] 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
[C] 取决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的相对大小
[D] 与电源的电动势方向相同
[J]LK1142
[P]4.1.4
[I]MC3 -0968
[Q] 为业余无线电设备供电的外置电源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
[T]ABC
[A] 开关电源
[B] 线性电源
[C] 蓄电池
[D] 标准电池
[J]LK1143
[P]4.1.4
[I]MC3 -0969
[Q] 下列哪一种电池可以充电?
[T]ABC
[A] 锂离子电池
[B] 钠离子电池
[C] 铅酸电池
[D] 碱性干电池
[J]LK1229
[P]4.1.4
[I]MC1 -0970
[Q] 如何在电网停电的情况下给一个 12 伏的铅酸蓄电池充电?
[T]A
[A] 用适当的连线将待充电蓄电池与汽车的蓄电池并联,然后发动车辆
[B] 往蓄电池里加一些酸
[C] 将蓄电池放在冰里冷却一会儿
[D] 将蓄电池串联一个电灯泡作为限流装置,然后连接到 220 伏市电上
[J]LX
[P]4.1.4
[I]MC1 -0971
[Q] 使用蓄电池为电台供电时,应如何估算电池供电的时长?
[T]A
[A] 用电池的标称安时数除以收发信机的平均工作电流
[B] 用电池的标称瓦时数除以收发信机的发射功率
[C] 用电池的标称电压除以收发信机的平均工作电流
[D] 用收发信机的发射功率除以电池的标称电压 [J]LK0537
[P]4.1.4
[I]MC1 -0972
[Q] 电源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是:
[T]A
[A] 使电源的实际输出电压降低
[B] 使电源的电动势降低
[C] 使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加
[D] 使电源的自身的能耗降低
[J]LK0698
[P]4.1.4
[I]MC1 -0973
[Q] 有些收发信机会在直流 13.8V 供电线路中串联一个熔断器,并在其后反向并联一个额定
电流很大的二极管作保护之用。该电路利用了二极管的什么特性?是如何工作的?
[T]A
[A] 利用二极管中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若电源极性接反,近乎短路的电流烧断熔丝,切断供
电
[B] 在电源过压时利用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吸收电流以稳定供电电压
[C] 在电源过流时利用二极管的击穿特性吸收电流以稳定供电电压
[D] 若设备过热时利用二极管的热失控特性短路电源,烧断熔丝,切断供电
[J]LK0699
[P]4.1.4
[I]MC2 -0974
[Q] 有些收发信机会在 13.8V 直流电源插座附近安装一个标有数字的复位按钮。其作用是什
么?
[T]AB
[A] 当设备过流时切断电源
[B] 当电源极性接反时切断电源
[C] 如果工作温度超过数字所注的温度值则切断电源
[D] 如果工作电压超过数字所注的伏特数则切断电源
[J]LK0479
[P]4.6.1
[I]MC1 -1298
[Q] 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正负对称的方波电压(占空比为 1:1 )。所得读数为:
[T]A
[A] 零值
[B] 该电压的最大值
[C] 该电压最大值的 1/2
[D] 该电压最大值的 2 倍[J]LK0480
[P]4.6.1
[I]MC1 -1299
[Q] 如果用磁电式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测量正负对称的方波电压(占空比为 1:1 ),其指针所
示的电压读数:
[T]A
[A] 大于该电压的峰值
[B] 为该电压的峰值
[C] 为该电压的峰 -峰值
[D] 为该电压的平均值
[J]LK0481
[P]4.6.1
[I]MC1 -1300
[Q] 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最小值为 0 的方波电压(占空比为 1:1 ),得到的读数
是该电压的:
[T]A
[A] 峰值的 1/2 ,亦为有效值
[B] 零值
[C] 峰值
[D] 峰-峰值
[J]LK1198
[P]4.6.1
[I]MC1 -1301
[Q] 用万用表的电阻档 测量一个电路。最开始,电表指示电路的阻值很小。但是随着测量时
间的延长,测量值却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T]A
[A] 这个电路两端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电容
[B] 万用表出了故障
[C] 这个电路两端可能存在一个很大的电感
[D] 这个电路中存在一个周期性的交流电压
[J]LK0484
[P]4.6.1
[I]MC2 -1302
[Q] 测量一个电解电容器是否完好应当使用:
[T]AB
[A] 指针式万用表的电阻档
[B] 数字万用表的电容测试档(如果仪表具备该功能)
[C] 任意一种万用表的电流档
[D] 蓄电池充电器并配合进行短路放电实验
[J]LK0491 [P]4.6.1
[I]MC1 -1303
[Q] 用指针式万用电表的电阻档测量一个常用元件,表笔第一次连接时表针挥动了一下,但
很快回到零点。断开表笔重新连接,表针却不再有任何指示。正确的推论是:
[T]A
[A] 该元件可能是一个电解电容器
[B] 该元件肯定是一支损坏了的电阻
[C] 万用表的准确度肯定有问题
[D] 万用表的电池肯定电量不足了
[J]LK0492
[P]4.6.1
[I]MC1 -1304
[Q] 指针式万用表的电压档有个“欧姆 /伏(每伏欧姆) ”指标。越大的每伏欧姆数越说明:
[T]A
[A] 测量电压时电表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小
[B] 测量电压时电表对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大
[C] 可以耐受的电压过载能力强
[D] 可以耐受的电压过载能力弱
[J]LK0493
[P]4.6.1
[I]MC1 -1305
[Q] 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电路两点间某个等幅音频信号的电压, 发现读数不为零。
交换两支表笔之后再测,所得读数的极性反转。正确的推论是:
[T]A
[A] 音频信号上叠加有直流成分
[B] 音频信号含有丰富的谐波
[C] 万用表的频率响应太差
[D] 表笔导线间的分布电容影响了测量
[J]LK0025
[P]5.1.1
[I]MC1 -1345
[Q] 业余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下列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T]A
[A] 频率容限和杂散域发射功率
[B] 频率调制频偏和调制度
[C] 频率容限和带外发射
[D] 指配频段和必要带宽
[J]LK0116
[P]5.1.1
[I]MC1 -1346 [Q] 业余电台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符国家规定的下列主要技术指标:
[T]A
[A] 符合频率容限、符合杂散发射最大允许功率电平
[B] 杂散发射不低于最大允许功率电平、电源电压及频率符合国家电网标准、采用标准天线
阻抗
[C] 杂散发射不低于最大允许功率电平、频率漂移不低于频率容限、电源利用效率满足节能
要求
[D] 工作频率范围足够宽、杂散发射不低于最大允许功率电平、带宽大于允许最低值
[J]LX
[P]5.1.1
[I]MC2 -1347
[Q] 频率容限是指:
[T]AB
[A] 发射所占频段的中心频率偏离指配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
[B] 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参考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
[C] 发射所占频段的中心频率偏离最高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
[D] 发射的特征频率偏离必要频率的最大容许偏差
[J]LY0117
[P]5.1.1
[I]MC2 -1348
[Q] 频率容限是发射设备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下述单位来表示:
[T]AB
[A] 百万分之几
[B] 赫兹
[C] 百分之几
[D] 兆赫
[J]LY0118
[P]5.1.1
[I]MC3 -1349
[Q] 杂散域发射功率是发射设备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下述单位来表示:
[T]ABC
[A] 绝对功率 dBm
[B] 低于载波发射功率的分贝值 dBc
[C] 低于 PEP 发射功率的相对值 dB
[D] 绝对功率(瓦)
[J]LY0137
[P]5.1.1
[I]MC3 -1350
[Q] 杂散发射是指:
[T]ABC [A] 必要带宽之外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相应信息的传输
[B] 杂散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
[C] 杂散发射包括互调产物、变频产物
[D] 杂散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带外发射
[J]LY0139
[P]5.1.1
[I]MC1 -1351
[Q] 业余无线电专用发射设备必须满足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包括:
[T]A
[A] 频率容限和杂散辐射不超过限值,发射频率不超出国家规定的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
频率
[B] 频率容限不低于限值,杂散辐射不超过限值,发射频率不超出国家规定的业余业务和卫
星业余业务频率
[C] 频率容限和杂散辐射不超过限值,发射频率包括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频率
[D] 发射功率不低于功率限值,输出阻抗符合工业标准
[J]LK0186
[P]5.1.1
[I]MC1 -1352
[Q] 下列情况会产生减幅波辐射:
[T]A
[A] 电路接触点打火
[B] 对讲机按键发射
[C] 电视机本振泄漏
[D] 医用高频加热器泄漏
[J]LY1003
[P]5.1.2
[I]MC2 -1353
[Q] 按照国家标准 GB8702 -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从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角度,向没有屏
蔽空间发射电磁场可以免于管理的有:
[T]AB
[A] 频率范围为 0.1 -3MHz ,等效辐射功率小于 300 瓦的无线电通信设施(设备)
[B] 频率范围为 3MHz -300GHz ,等效辐射功率小于 100 瓦的无线电通信设施(设备)
[C] 发射频率在 30MHz 以下的所有业余电台
[D] 发射频率在 30MHz 以上的所有业余电台
[J]LX
[P]5.1.2
[I]MC1 -1354
[Q] 根据国家标准 GB8702 -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公众曝露是指:
[T]A
[A] 公众所受的全部电场、磁场、电磁场照射 [B] 职业照射
[C] 医疗照射
[D] 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到的辐射照射
[J]LY1236
[P]5.1.2
[I]MC1 -1355
[Q] 为什么我国《电磁环境控制限值》标准中的照射限值伴随频率有所不同?
[T]A
[A] 人体对某些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有更多的吸收
[B] 较低频率的无线电波不会穿透人体
[C] 因为自然界中频率较高电磁波并不常见
[D] 较低频率的无线电波较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波拥有更高的能量
[J]LX
[P]5.1.2
[I]MC3 -1356
[Q] 关于自制、改装、拼装无线电发射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ABC
[A] 自制、改装、拼装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符合《业余无线电设备射频技术要求及测试方
法》 (GB/T 32658 -2016 )所列技术要求
[B] 自制、改装、拼装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符合《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B/T
16946 -2017 )所列技术要求
[C] 无线电管理机构可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免费开展有关技术检测
[D] 自制、改装、拼装无线电发射设备可不受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J]LK1235
[P]5.1.2
[I]MC1 -1357
[Q] 空中的 VHF 和 UHF 信号属于下面哪一类辐射?
[T]A
[A] 非电离辐射
[B] 电离辐射
[C] 阿尔法辐射
[D] 伽玛辐射
[J]LK0996
[P]5.1.3
[I]MC1 -1358
[Q] 业余电台安装防雷装置是为了防止雷电危害。传统防雷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T]A
[A] 接闪器(避雷针) 、引下线、接地体
[B] 天线、断路器、地线
[C] 避雷针、氖灯、自复保险丝 [D] 避雷针、氧化锌过压保护器、断路器
[J]LK0997
[P]5.1.3
[I]MC1 -1359
[Q] 防雷接地的作用是:
[T]A
[A] 把接闪器引入的雷击电流有效地泄入大地
[B] 用接闪器感应到的雷电高压启动过压保护电路
[C] 有效地阻断接闪器引入的雷击电流使其不致流入大地
[D] 当接闪器引入雷击电流时迅速烧断熔丝,阻断其流动
[J]LK0998
[P]5.1.3
[I]MC1 -1360
[Q] 关于防雷装置的接地,最基本要求为:
[T]A
[A] 要有单独的接地体,接地电阻要小,接闪器到接地体之间的引下线应尽量短而粗
[B] 可以利用自来水管作为接地体,如果这种管线有相当长的一段是埋入地下的
[C] 交流电网的“零线”在配电系统中已经接地。这可代替防雷接地体及其引下线
[D] 接闪器到接地体之间的引下线平时没有电流流过,采用直径 0.5 毫米的导线足矣
[J]LK0999
[P]5.1.3
[I]MC1 -1361
[Q] 对于一般建筑物,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至多能有多大:
[T]A
[A] 在避雷针顶点至地面之间,由 60 米半径滚球曲线所构成的空间
[B] 在任何情况下,避雷针都可以保护其周边低于避雷针高度的空间
[C] 在任何情况下,避雷针都可以保护其周边半径 30 米之内的物体
[D] 从避雷针顶点起、以避雷针高度为半径所做半球体以内的空间
[J]LK1125
[P]5.1.3
[I]MC1 -1362
[Q] 下列哪种导电材料最适宜连接天线、塔架和入室馈线等处的各个接地部件?
[T]A
[A] 镀银软铜丝编织扁带
[B] 圆形铜包钢单股导线
[C] 以太网双绞线
[D]50 -3 同轴电缆
[J]LK1228
[P]5.1.3 [I]MC1 -1363
[Q] 在为同轴馈线安装避雷器时应当注意什么?
[T]A
[A] 将所有避雷器的地线接到同一个金属条带上,然后将条带可靠连到室外的接地处
[B] 在每个避雷器的地线连接处安装开关以在发信时断开,防止射频电流损伤避雷器
[C] 将每个避雷器的接地连线都单独引出,然后将它们与电台的地线连在一起
[D] 可用廉价的氖灯或气体放电管自制避雷器。这样的 DIY 可谓经济实用,效果卓著
[J]LK1232
[P]5.1.3
[I]MC1 -1364
[Q] 以下哪一项是天线铁塔防雷接地的有效措施?
[T]A
[A] 接地连接要尽可能地短而直
[B] 确保需要弯折的地线已做干净漂亮的直角弯
[C] 为接地系统做好防水处理
[D] 打入地下的接地装置应当尽量远离天线塔
[J]LK1000
[P]5.1.4
[I]MC1 -1365
[Q] 考虑实际工作环境必然存在一定的湿度,则根据 GB/T 3805 -2008 《特低电压 ELV 限值》
在潮湿条件下的限值,当人体握紧某个带电零件时,零件与人体间的电压不可高于:
[T]A
[A] 交流 16V (r.m.s. ),直流 33V
[B] 交流 24V (r.m.s. ),直流 36V
[C] 交流 36V (r.m.s. ),直流 24V
[D] 交流 6.3V (r.m.s. ),直流 13.8V
[J]LK1001
[P]5.1.4
[I]MC1 -1366
[Q] 假如接触电压相同,则触及带有射频电压(例如,频率不低于 LF )的裸露导线与触及带
有直流或交流 50Hz 电压的裸露导线相比,人体所受的安全威胁有什么不同?
[T]A
[A] 致死风险有所下降,但是灼伤皮肤或深层皮下组织的风险显著上升
[B] 更容易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或使心肺功能紊乱,存在更高的致死风险
[C] 射频交流电从不威胁人身安全,所以发射机的天线都可以随意触摸
[D] 触及不同频率但电压相同的交流电,人体当然面临相同的安全威胁
[J]LK1043
[P]5.1.4
[I]MC1 -1367
[Q] 如果用两手分别接触电压有效值相同但频率不同的电路的两个端点,则所受安全威胁由 大到小可以排序为:
[T]A
[A] 工频交流电、 HF 射频交流电、 UHF 射频交流电
[B]UHF 射频交流电、 HF 射频交流电、工频交流电
[C]HF 射频交流电、工频交流电、 UHF 射频交流电
[D]HF 射频交流电、 UHF 射频交流电、工频交流电
[J]LK1040
[P]5.1.4
[I]MC1 -1368
[Q] 如果不得已,必须带电检修由市电供电的无线电设备,则应做到:
[T]A
[A] 双脚与地绝缘,单手操作,另一只手不 触摸机壳等任何与电路或接地有关的金属件
[B] 双脚与地绝缘,单手操作,另一只手通过触摸机壳或水管等接地物件探测是否有电
[C] 只要设备外壳良好接地,双脚是否与地绝缘、双手是否同时操作都不存在安全风险
[D] 只要设备外壳与地绝缘,双脚是否与地绝缘、双手是否同时操作都不存在安全关系
[J]LK1227
[P]5.1.4
[I]MC3 -1369
[Q] 设备的外壳带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相关预防措施包括:
[T]ABC
[A] 对于使用交流市电供电的设备,应将其金属机箱与某个可靠的公共地线相连
[B] 应在供电线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以在发生漏电时迅速切断供电
[C] 如果某设备使用了带有单独保护地线的三线插头,则必须确认接地是有效的
[D] 公共地线应具有较低的接地电阻,与自来水管道相连是个一劳永逸的好主意
[J]LK1233
[P]5.1.4
[I]MC1 -1370
[Q] 即使设备的电源线已经拔掉,检修时仍可能遇到什么安全风险?
[T]A
[A] 充满高电压的电容器可能让维修者遭遇电击风险
[B] 地磁活动可在变压器中激起高压,电到维修人员
[C] 打开电源设备或电子管线性放大器的机箱,其内置保险丝就会烧断
[D] 如果打开机箱,静电放电就可能损坏设备的接地系统
[J]LK1234
[P]5.1.4
[I]MC1 -1371
[Q] 自制由 220 伏交流市电供电的设备,安全措施应至少包括:
[T]A
[A] 在交流电源入口的火线中串联一个保险丝
[B] 在交流供电入口处并联一个交流电压表 [C] 在交流供电入口处串联一个电感
[D] 在交流供电入口处并联一个电容
[J]LX
[P]5.1.4
[I]MC3 -1372
[Q] 如何确保自制的业余无线电作品具有较高的用电安全性?
[T]ABC
[A] 使用三芯电源线和金属机箱,将机箱与市电插座的地线可靠连接
[B] 如果设备内部含有高压整流装置,则为其滤波电容并联泄放电阻
[C] 为业余自制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安装断开市电供应的机箱联动开关
[D] 为配电箱和天馈系统的配线柜安装喷淋装置,发现火警立即喷水
[J]LK1230
[P]5.1.5
[I]MC1 -1373
[Q] 使用普通 12 伏铅酸蓄电池为电台供电存在什么潜在风险?
[T]A
[A] 如果通风不良,会有爆炸性气体聚集
[B] 有高电压,存在触电风险
[C] 会释放臭氧,进而污染大气层
[D] 若长时间闲置不用就可能自燃
[J]LK1231
[P]5.1.5
[I]MC1 -1374
[Q] 如果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过快会有什么风险?
[T]A
[A] 电池可能过热,甚至释放氢气,抬升爆炸风险
[B] 电压会变为负值,导致电池报废。这就是所谓“反极”
[C] 导致“记忆效应” ,从而使电池的可用容量下降
[D] 可能导致过高的电池电压,抬升触电风险
[J]LK1039
[P]5.1.5
[I]MC1 -1375
[Q] 如遇电气设备、电线电缆或者电源装置失火,正确的处置应当为:
[T]A
[A] 立即切断所有供电,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 1211 灭火器灭火
[B] 立即切断所有供电,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不得已时可用干砂灭火
[C] 立即切断所有供电,用水灭火
[D] 迅速起身逃离火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