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A类考试题库2025(五)

[Q] 某些车辆的火花塞辐射脉冲干扰。 这可能导致收信机的 AGC 过早起控, 使正在接收的 SSB

或 CW 信号受到压制,进而影响听抄。遇到这种情况,你应当如何设置你的电台?

[T]A

[A] 打开电台的抑噪( NB )功能

[B] 降低静噪( SQL )阀值

[C] 将频率稍稍调偏一点儿

[D] 反复调节电台的 RIT 旋钮

[J]LK0369

[P]3.1.3

[I]MC1 -0601

[Q] 全功能小型收发信机面板上的“ MODE ”代表什么功能:

[T]A

[A] 用来切换工作方式,比如 FM 、LSB 、USB 和 CW 等

[B] 用来切换静噪方式,比如 CTCSS 和 DCS 等

[C] 用来切换接收机的工作方式,比如射频直采和低中频超外差等

[D] 用来切换监听方式,比如单耳音频、双耳音频和 CW 立体声等

[J]LK0253

[P]3.1.3

[I]MC1 -0602

[Q] 收发信机面板上的符号 ATT 代表什么功能?

[T]A

[A] 收信机输入衰减器,在接收大信号时接入,使信号不致过大而使前级电路过载

[B] 自动天线调谐,对天线电路的电压驻波比进行检测并进行自动补偿,以维持最小驻波比

[C] 发信自动电平控制,对射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D] 发信自动音量控制,对音频输入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J]LK0254

[P]3.1.3

[I]MC1 -0603

[Q] 收发信机面板上的符号 AGC 代表什么功能?

[T]A

[A] 收信机自动增益控制,对中频级信号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防止电路过载

[B] 收信自动音量控制,对音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C] 自动天线调谐,对天线电路的电压驻波比进行检测并进行自动补偿,以维持最小驻波比

[D] 发信自动电平控制,对射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J]LK0853

[P]3.1.3

[I]MC1 -0604

[Q] 既然全功能收信机具有 AGC 功能,那为什么好多机型还要装设衰减( ATT )开关?

[T]A

[A] 特强带外信号可以阻塞接收机的前级电路,致使器件非线性工作,产生失真和互调。此

时需在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之前加入衰减器,并用开关控制其切入与否

[B] 通常,增益控制旋钮的控制范围不够宽,加入 ATT 开关可以拓展增益控制范围

[C] 如果遭遇特强带内干扰,那么打开 ATT 就可防止过大的音量损坏扬声器或耳机了

[D] 这可以防止本台发射机的强信号损坏本台的接收机电路

[J]LK1180

[P]3.1.3

[I]MC2 -0605

[Q] 关于接收机的“过载”现象,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B

[A] 输入信号过于强大以至机内电路饱和阻塞,严重时会损坏接收机前端电路的元器件

[B] 启用接收机的 ATT 功能可消除或缓解过载

[C] 接收机消耗的电流过大,致使电源出现过载现象。情况严重时供电装置会烧毁

[D] 减小接收机的喇叭音量,可缓解过载现象

[J]LK0268

[P]3.1.3

[I]MC1 -0606

[Q] 应关闭接收机 AGC 功能的情况是:

[T]A

[A] 有用微弱信号和强干扰同时出现时

[B] 接收微弱信号时

[C] 接收特强信号时

[D] 有用强信号中夹杂着微弱干扰

[J]LK0269

[P]3.1.3

[I]MC1 -0607 [Q] 应选择较短的 AGC 时间常数的情况是:

[T]A

[A] 接收 FM/FSK/PSK 等包络幅度恒定的信号

[B] 接收 SSB 和 AM 等正常信号的包络幅度不断变化的信号

[C] 将接收机应用于“比幅度法规”测向时

[D] 有用微弱信号和强干扰同时出现时

[J]LK0270

[P]3.1.3

[I]MC1 -0608

[Q] 应选择较长的 AGC 时间常数的情况是:

[T]A

[A] 接收 SSB 和 AM 等正常信号的包络幅度不断变化的信号

[B] 接收 FM/FSK/PSK 等包络幅度恒定的信号遇到变化很快的传播衰落时

[C] 将接收机应用于“比幅度法规”测向时

[D] 有用微弱信号和强干扰同时出现时

[J]LK0256

[P]3.1.3

[I]MC1 -0609

[Q] 多数小型全功能收发信机的面板上都可以看到符号 PRE ,其代表什么功能?

[T]A

[A] 收信机前置放大器,在接收微弱信号时接入(此时某些技术指标可能低于额定值)

[B] 自动天线调谐,对天线电路的电压驻波比进行检测并进行自动补偿,以维持最小驻波比

[C] 发信自动电平控制,对射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D] 发信语音压缩,对音频输入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提升语音包络幅度较小的部分

[J]LK0251

[P]3.1.3

[I]MC1 -0610

[Q] 收发信机面板上的符号 ALC 代表什么功能?

[T]A

[A] 发信自动电平控制,对射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B] 发信自动音量控制,对音频输入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C] 自动天线调谐,对天线电路的电压驻波比进行检测并进行自动补偿,以维持最小驻波比

[D] 自动频率控制,对发射频率的漂移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准确的工作频率

[J]LK1029

[P]3.1.3

[I]MC1 -0611

[Q] 在单边带发信机中,发信自动电平控制( ALC )的主要作用是:

[T]A

[A] 防止过驱动导致调制失真或引发电路故障

[B] 改善发信机的频率稳定度 [C] 自动实现天线电路的阻抗匹配

[D] 防止话筒过于灵敏带来背景噪声

[J]LK1030

[P]3.1.3

[I]MC1 -0612

[Q] 业余电台进行单边带话音通信时,如果对方反映虽然己方的讲话基本可辨,但是在话音

的间隙中夹杂嘈杂的背景噪声。这时应当:

[T]A

[A] 调低发射机的话筒增益。如果发射机带有语音压缩处理功能,则应尝试调低控制深度

[B] 调低发射机的射频输出功率

[C] 调整发射机的天线匹配电路

[D] 调整发射机的 ALC 控制深度

[J]LK1129

[P]3.1.3

[I]MC1 -0613

[Q] 即使打开了发射机的 ALC ,将话筒的增益调得过高仍可能导致:

[T]A

[A] 发出的信号失真

[B] 发射机的功率提升

[C] 发射机的频率漂移变大

[D] 天线的驻波比增加

[J]LX

[P]3.1.3

[I]MC1 -0614

[Q] 为什么使用单边带收发信机发送 AFSK 信号时需要关闭 ALC ?

[T]A

[A]ALC 增加 AFSK 信号的失真,抬升误码率

[B]ALC 使发射功率失控,导致发射机故障

[C]ALC 使信号的极性反转,致使无法解码

[D]ALC 影响 AFSK 信号的频响,使音色变差

[J]LK0250

[P]3.1.3

[I]MC1 -0615

[Q] 单边带发信机的语音压缩功能有什么作用?

[T]A

[A] 压低较强语音信号的幅度、提升较弱信号的幅度,改善较弱的语音在接收端的信噪比

[B] 压低较弱语音信号的幅度、提升较强信号的幅度,增加语音的动态范围和抑扬顿挫感

[C] 压低语音信号的低频分量,提升高频分量,增加信号的带宽,使高音更加细腻

[D] 压缩信号所占用的频谱宽度,提高无线电频谱的利用率 [J]LK0257

[P]3.1.3

[I]MC1 -0616

[Q] 收发信机面板上的符号 PROC 代表什么功能?

[T]A

[A] 发信语音压缩,对音频输入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使包络幅度较小语音获得提升

[B] 收信机前置放大器,在接收微弱信号时接入(此时某些技术指标可能低于额定值)

[C] 自动天线调谐,对天线电路的电压驻波比进行检测并进行自动补偿,以维持最小驻波比

[D] 发信自动电平控制,对射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J]LX

[P]3.1.3

[I]MC1 -0617

[Q] 发信时,若话音压缩调整不当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

[T]A

[A] 可能产生很多互调成分,影响对方收信时的辨识度

[B] 可能使话音严重失真,但是不影响对方电台的收信

[C] 可能发射很大的交流声

[D] 可能使话筒过载损坏

[J]LX

[P]3.1.3

[I]MC1 -0618

[Q] 为什么用单边带收发信机发送 AFSK 信号时应关闭语音压缩功能?

[T]A

[A] 语音压缩可能导致信号的包络畸变,破坏基带特征,抬升误码率

[B] 经语音压缩处理的信号,其相位变化已不存在,本质上无法解码

[C] 经语音压缩处理的信号,其幅度变化已不存在,本质上无法解码

[D] 语音压缩提升信号的峰均比,易导致发射机功率放大器过热损坏

[J]LK0233

[P]3.1.3

[I]MC1 -0619

[Q] 业余电台以发射的方法测量发射功率和天线驻波比时必须留意并做到的是:

[T]A

[A] 先将频率设置到无人使用的空闲频率、偏离常用的热点频率

[B] 先将天线的发射方向指向正北

[C] 先将收发信机的语音压缩功能打开

[D] 话筒离嘴距离在 2 公分以上,电键按键时间不短于 5 秒钟

[J]LK0234

[P]3.1.3

[I]MC1 -0620

[Q] 单边带业余电台测试检查天线驻波比需要发射平稳的连续信号。文明的作法是: [T]A

[A] 将电台设为 CW 方式并按下电键。或者,将电台设为 AM 或 FM 方式并按下 PTT 键(不对

话筒说话)以产生连续载波。测试结束后设回 SSB 方式

[B] 将电台设为 SSB 方式,用平稳的气流对话筒吹口哨

[C] 将电台设为 SSB 方式,深呼吸后用平稳的气流对话筒发长音“啊”

[D] 将电台设为 SSB 方式,深呼吸后用平稳的气流对话筒发长音“嘻”

[J]LK0252

[P]3.1.3

[I]MC1 -0621

[Q] 收发信机面板上的符号 AT 或者 TUNE 代表什么功能?

[T]A

[A] 自动天线调谐,对天线电路的电压驻波比进行检测并进行自动补偿,以维持最小驻波比

[B] 发信自动音量控制,对音频输入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C] 发信自动电平控制,对射频输出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其在适当限度之内

[D] 自动频率控制,对发射频率的漂移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以维持准确的工作频率

[J]LK0271

[P]3.1.3

[I]MC1 -0622

[Q] 使用射频 /中频增益和音频增益分开控制的通信接收机进行收听时,可以这样设置:

[T]A

[A] 信号特弱时尽量把射频 /中频增益开到最大,信号特强时尽量把音频增益开到最大,然后

从低到高调整另一个增益以得到适当的音量

[B] 信号特弱时尽量把音频增益开到最大,信号特强时尽量把射频 /中频增益开到最大,然后

从低到高调整另一个增益以得到适当的音量

[C] 任何情况下都应将射频 /中频增益放在中间位置,然后从低到高调整音频增益以得到适当

的音量

[D] 任何情况下都应将音频增益放在中间位置,然后从低到高调整射频 /中频增益以得到适当

的音量

[J]LX

[P]3.1.3

[I]MC1 -0623

[Q]HF 通信与 VHF 或 UHF 通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T]A

[A]HF 通信依靠电离层的反射

[B]HF 传播更为稳定,衰落小

[C]HF 天线体积小

[D]HF 更适合远距离宽带通信

[J]LK1126

[P]3.1.3

[I]MC1 -0624 [Q] 下面哪种方法可以减小话筒或耳机用音频电缆可能感生的射频电流?

[T]A

[A] 在电缆外面穿套铁氧体磁环

[B] 在电缆芯线中串联低通滤波器

[C] 在电缆前端添置话筒放大器

[D] 在电缆芯线中串联带通滤波器

[J]LK0420

[P]3.3.1

[I]MC1 -0649

[Q] 发射天线的作用是:

[T]A

[A] 把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

[B] 利用天线的增益放大发射机的输出功率

[C] 将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转化为音频信号

[D] 将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转化为红外线

[J]LK0421

[P]3.3.1

[I]MC1 -0650

[Q] 接收天线的作用是:

[T]A

[A] 把空间的无线电波转化为接收机中的射频电信号

[B] 利用天线的增益放大空间的无线电波并将之传向接收机

[C] 将空间的无线电波转化为接收机中的音频信号

[D] 将空间的无线电波转化为红外线

[J]LK0926

[P]3.3.1

[I]MC2 -0651

[Q] 关于天线的增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T]AB

[A]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基准天线对应值的比值

[B] 与参考天线相比,被测天线在某个方向上使信号增强的程度

[C] 天线辐射的电波功率与输入到天线的射频功率之比

[D] 天线发热耗散的功率与输入到天线的射频功率之比

[J]LK0929

[P]3.3.1

[I]MC1 -0652

[Q] 以 dBi 为单位的天线增益是指:

[T]A

[A]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

[B]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半波长偶极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C]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 1/4 波长地网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

[D]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及其( 180 °)反方向的辐射功率密度测量值之比的 dB 值

[J]LK0976

[P]3.3.1

[I]MC1 -0653

[Q] 什么是“理想点源天线”?对业余无线电又有什么意义?

[T]A

[A] 存在于理论中的一种小到一个点,可将发射机输出的全部射频能量都转化为各向同性且

均匀辐射的电磁波的假想天线;用作比较实际天线辐射性能的一种全向基准天线

[B] 一种用于专业通信的增益极高的专用天线,在业余无线电中没有应用价值

[C] 仅用于无线电测试的一种标准接收天线,发射效果不佳,对业余无线电无用

[D] 一种带宽近乎无限的高级天线的专利名称,业余无线电业务不需要宽带天线

[J]LK0930

[P]3.3.1

[I]MC1 -0654

[Q] 以 dBd 为单位的天线增益是指:

[T]A

[A]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半波长偶极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

[B]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

[C]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 1/4 波长垂直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

[D]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及其( 180 °)反方向的辐射功率密度测量值之比的 dB 值

[J]LK1112

[P]3.3.1

[I]MC1 -0655

[Q] 半波振子是能够辐射电波的一种实用天线。为了获得最低输入阻抗,人们通常从中点为

这种振子馈电。这就构成了具有两个 1/4 波长不同电极性区域的谐振偶极天线,亦称半波长

偶极天线。这种天线的增益规定为 0dBd 。那么相比理想点源天线,其增益为:

[T]A

[A]2.15dBi

[B]6dBi

[C]3dBi

[D]1.64dBi

[J]LK0931

[P]3.3.1

[I]MC1 -0656

[Q] 某商品天线说明书给出的天线增益指标以 dB 为单位。其意义为:

[T]A

[A] 该指标未指明计算方法和所用基准,缺乏参考价值

[B]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理想点源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

[C]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与 1/4 波长垂直天线对应值之比的 dB 值[D] 待测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及其( 180 °)反方向的辐射功率密度测量值之比的 dB 值

[J]LK0918

[P]3.3.1

[I]MC1 -0657

[Q] 我们之所以称垂直接地天线为“全向天线” ,是因为:

[T]A

[A] 这种天线在水平方向上没有指向性

[B] 这种天线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指向性

[C] 这种天线的 E 面和 H 面方向图均为正圆

[D] 这种天线辐射各向同性的球面波

[J]LK0904

[P]3.3.1

[I]MC1 -0658

[Q] 如需垂直接地天线在大体为零仰角的水平发射方向上具有主辐射瓣并可以与同轴电缆直

接耦合,则振子长度应选为:

[T]A

[A]1/4 波长

[B]1/2 波长

[C]1/8 波长

[D]3/2 波长

[J]LK0919

[P]3.3.1

[I]MC2 -0659

[Q] 关于振子长度为 1/4 波长的垂直接地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B

[A] 在水平方向上是全向的

[B] 在垂直方向上有指向性,且辐射仰角稍大于 0°

[C] 其 E 面方向图为“ 8”字形

[D] 其 H 面方向图为“ 8”字形

[J]LK1215

[P]3.3.1

[I]MC2 -0660

[Q] 关于大多数手持电台随附的“橡胶天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T]AB

[A] 就电台的一般持握方式而言,电波的垂直极化分量要强一些

[B] 相对于全尺寸天线, “橡胶天线”的发射与接收增益都低一些

[C] 如果橡胶护套内的天线是螺旋加感的,则电波是旋转极化的

[D] 如果橡胶护套某处开裂,则振子会迅速解体,天线随即报废

[J]LX [P]3.3.1

[I]MC1 -0661

[Q] 在车内使用手持电台和俗称“橡胶天线”的柔性天线进行通信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T]A

[A] 车体的屏蔽作用影响信号强度

[B] 大量电波反射回天线,抬升 SWR

[C] 影响电台散热

[D] 行车噪声影响通话质量

[J]LX

[P]3.3.1

[I]MC1 -0662

[Q] 如果架设天线时发现场地附近有电线等市电供电装置,你该怎么办?

[T]A

[A] 应确保在风雨中意外掉落的天线部件不落入供电装置的安全距离内。例如, 35 千伏及以

下电压时至少 1 米

[B] 应确保供电装置带来的电源噪声不会影响电台接收弱信号的能力。通常,这个距离应至

少 10 倍于工作波长

[C] 必须防止通信和供电两套系统之间发生打火拉弧事故。经验上讲,按照每千伏 1 毫米算

出的间距是足够的

[D] 应确保天线转动到平行于供电系统的电线时,电线不会成为反射单元,即,应至少保持

1/4 波长以上距离

[J]LK0925

[P]3.3.1

[I]MC1 -0663

[Q] 垂直接地天线( GP )由电气长度为 1/4 波长的垂直振子加上一个“镜像地平面”构成,

因十分简洁而被大量应用于手持和车载业余通信。 但是, 这种天线的工作有效性往往不如理

论预计的那么完美,特别是在波长较长的波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是:

[T]A

[A] 缺乏有效接地镜像; GP 天线必须有足够大的导电平面以形成振子镜像,否则谐振频率和

阻抗都与理论值有出入。为此,应尽量用大面积金属导体与天线 /馈线的接地端相连

[B]1/4 波长垂直振子显然是太短了。改成 1/2 波长即可解决问题

[C]1/4 波长垂直振子显然是太短了。在振子当中串联加感线圈即可解决问题

[D] 天线与电缆直接相连,匹配不佳。在天线和电缆之间加接“巴伦”即可解决问题

[J]LX

[P]3.3.1

[I]MC1 -0664

[Q] 关于天线的加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

[A] 为天线振子串联电感线圈,延长振子的电气长度

[B] 为车载天线增添弹簧减震器

[C] 为柔性不足的天线基座增加螺旋式延长器 [D] 为八木天线的拉纤加接弹性张力器

[J]LK0944

[P]3.3.1

[I]MC1 -0665

[Q] 谐振的垂直接地天线的振子长度最短也要 1/4 波长。如果架设天线时因条件受限而不得

不将振子缩短,那么在振子之中串入电感可以补偿失去的感抗,使天线谐振在所需频率上。

为了提高发射效率, 应在振子的什么位置串入电感需根据架设条件择优确定。 下图给出三种

加感方案。假设振子(灰色部分)均等长,则 A、B、C 三种方案按发射效率可排列为:

[T]A

[A]C -顶部加感, B-中部加感, A-底部加感

[B]A -底部加感, B-中部加感, C-顶部加感

[C]A -底部加感, C-顶部加感, B-中部加感

[D]B -中部加感, A-底部加感, C-顶部加感

[F]LK0944.jpg

[J]LK0206

[P]3.3.1

[I]MC1 -0666

[Q] 甲天线增益 6.15dBi ,乙天线增益 1dBd 。若两副天线按同样条件架设并用同样功率来驱动,

则在它们最大发射方向的同一远方地点接收时,两天线给出的信号功率关系为:

[T]A

[A] 甲天线的信号功率为乙天线的两倍

[B] 甲天线的信号功率为乙天线的 1/2

[C] 甲天线的信号功率为乙天线的 5.15 倍

[D] 甲天线的信号功率为乙天线的 6.15 倍

[J]LK0207

[P]3.3.1

[I]MC1 -0667

[Q] 甲天线增益 0dBd ,乙天线增益 2dBi 。若两副天线按同样条件架设用用同样功率来驱动,

则在它们最大发射方向的同一远方地点接收时,两天线给出的信号功率关系为:

[T]A

[A] 甲天线的效果与半波长偶极天线相当,乙天线比甲天线略差

[B] 甲天线效果为零,不能工作,乙天线效果比甲天线好 2 倍

[C] 甲天线的效果与半波长偶极天线相当,乙天线发射的信号强度比甲天线好 2dB

[D] 甲、乙天线的效果实际相同

[J]LK0932

[P]3.3.1

[I]MC1 -0668

[Q] 有两款 VHF 垂直全向天线作发射之用。甲天线增益为 4.5dBd ,而乙天线的是 5.85dBi 。它

们在远处某接收天线中产生的信号功率有什么不同?

[T]A [A] 来自甲天线的信号比乙天线的强 0.8dB

[B] 来自乙天线的信号比甲天线的强 1.35dB

[C] 来自甲天线的信号比乙天线的强 1.35dB

[D] 来自乙天线的信号比甲天线的强 3.5dB

[J]LK0933

[P]3.3.1

[I]MC1 -0669

[Q] 有两款 VHF 垂直全向天线作发射之用。甲天线增益为 2.9dBd ,而乙天线的是 5.85dBi 。它

们在远处某接收天线中产生的信号功率有什么不同?

[T]A

[A] 来自乙天线的信号比甲天线的强 0.8dB

[B] 来自乙天线的信号比甲天线的强 2.95dB

[C] 来自甲天线的信号比乙天线的强 2.95dB

[D] 来自乙天线的信号比甲天线的强 7.1dB

[J]LK1185

[P]3.3.2

[I]MC3 -0670

[Q]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讨论天线系统时常会提及术语 “驻波比( SWR )”。其含义为:

[T]ABC

[A] 连接到传输线终端的负载阻抗与传输线自身的特性阻抗相匹配的程度

[B] 负载与传输线完美匹配时,传输线之中没有驻波,因此驻波比为 1:1

[C] 如果负载与传输线不匹配,传向负载的部分能量会沿传输线返回始端

[D] 如果传输线中出现驻波,则调整传输线始端的信源阻抗可使驻波归零

[J]LK1186

[P]3.3.2

[I]MC1 -0671

[Q] 通联时,如果收发信机的 SWR 表显示读数 4:1 ,则意味着:

[T]A

[A] 从发射机的输出端口来看,天线系统的整体匹配情况不佳

[B] 从发射机的输出端口来看,天线系统的整体阻抗为 200 欧或 12.5 欧

[C] 天线系统的辐射效率仅为 25%

[D] 天线系统的整体增益仅为 4dB

[J]LK1187

[P]3.3.2

[I]MC2 -0672

[Q] 小强用长度不短于 1/4 波长的 50 欧馈线连接收发信机和天线。发信时,他发现 SWR 表

的指示为 3:1 。该值意味着:

[T]AB

[A] 馈线中任意位置上的最大峰值电压与最小峰值电压之比为 3:1

[B] 馈线中任意位置上的最大峰值电流与最小峰值电流之比为 3:1 [C] 馈线中的驻波致使平均射频电压高于常值,这降低了导体损耗

[D] 馈线中的驻波致使平均射频电流高于常值,这降低了介质损耗

[J]LX

[P]3.3.2

[I]MC1 -0673

[Q] 多数发射机都在 SWR 超过一定值时降低输出功率。这是为了:

[T]A

[A] 保护发射机中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B] 防止烧断供电线路中的保险丝

[C] 防止传输线上的驻波超过限值

[D] 防止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带有过大的驻波

[J]LK1188

[P]3.3.2

[I]MC1 -0674

[Q] 用同轴电缆连接天线时,为什么驻波比趋于 1:1 为好?

[T]A

[A] 降低电缆的损耗,使射频能量更有效地传输

[B] 防止屏蔽层的外层辐射能量,导致射频干扰( RFI )

[C] 延长天线的使用寿命

[D] 延长发信机的使用寿命

[J]LK1222

[P]3.3.2

[I]MC1 -0675

[Q] 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业余发信机显示的驻波比不稳定?

[T]A

[A] 发信机、馈线或天线某处接触不良

[B] 发信机采用相位调制

[C] 发信机过调制

[D] 馈线温度过高

[J]LK1223

[P]3.3.2

[I]MC1 -0676

[Q]SSB 通联时,即使天馈系统没有故障,有时候 SWR 显示也不稳定。这是因为:

[T]A

[A]SSB 话音的幅度变化本质上影响测量的稳定性。改用 CW 方式进行测量效果更好

[B]SSB 话音包含幅度与相位两种信息,并非所有天线均能同时给出稳定的响应

[C]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发信机过调制,应调整话筒增益以解决

[D] 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发信机出了故障,应停机检修

[J]LK0701 [P]3.3.2

[I]MC1 -0677

[Q] 我们都知道发射机与天线间的馈线应当与天线阻抗匹配。否则,馈线中的驻波会使沿线

各处的电压和电流周期性起伏。 然而, 业余电台所用的发射机与电网中的发电机同属交流电

源,我们却从未在连到电网的电线中观察到驻波现象。这是为什么?

[T]A

[A] 电网供电的频率很低,导线长度与波长相比微不足道,驻波现象不明显而已

[B] 业余电台所用的馈线和电网中的电线工作原理不同,所以现象不尽相同

[C] 适用于供电技术和业余无线电的电学理论本质不同,所以现象自然不同

[D] 电网的供电能力远超发射机所能提供的电功率,这就迫使线路各处电压趋同

[J]LK1218

[P]3.3.3

[I]MC1 -0678

[Q] 对于业余无线电通信,最适合的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

[T]A

[A]50 欧姆

[B]75 欧姆

[C]93 欧姆

[D]300 欧姆

[J]LK1219

[P]3.3.3

[I]MC1 -0679

[Q] 传输线具有多种类型,但是为什么架设业余电台通常选用同轴电缆?

[T]A

[A] 因为它易于使用,与架设环境之中其他物体间的互耦也很低

[B] 因为它的损耗比其他任何种类的馈线都低

[C] 因为相比其他馈线,它可以传输更大的功率

[D] 因为很明显,它比其他任何馈线都便宜

[J]LK0910

[P]3.3.3

[I]MC2 -0680

[Q] 在为业余电台选购用作天线馈线的同轴电缆时应关注什么电气参数?

[T]AB

[A] 特性阻抗

[B] 指定频率下每百米的传输损耗

[C] 芯线的截面积和最大额定电流

[D] 电介质的耐压和最高允许温升

[J]LK1217

[P]3.3.3

[I]MC2 -0681 [Q] 我们都知道要为业余电台选配损耗较低的馈线。但是,馈线的损耗会导致什么问题?

[T]AB

[A] 发信功率降低

[B] 收信信噪比下降

[C] 驻波比的测量值永远高于 1:1

[D] 发出的信号失真

[J]LK1189

[P]3.3.3

[I]MC2 -0682

[Q] 受潮是同轴电缆失效损坏的主要原因。湿气渗透会导致:

[T]AB

[A] 介质损耗变大

[B] 屏蔽层或芯线氧化、锈蚀,甚至断路

[C] 速度因子逐渐大于 1

[D] 驻波比越来越小于 1

[J]LK1190

[P]3.3.3

[I]MC1 -0683

[Q] 将同轴电缆装于室外时,为什么要求电缆外皮(护套)能够耐受紫外线?

[T]A

[A] 如果电缆护套被紫外线破坏,电缆就会受潮损坏

[B] 紫外线会激励非线性导行模式,导致互调和谐波发射

[C] 紫外线会与射频信号相互混频,导致相当复杂的宽带干扰

[D] 紫外线会促使电缆升温,并因此增加电缆的功率损耗

[J]LK1191

[P]3.3.3

[I]MC1 -0684

[Q] 相比填充有机介质的同轴电缆,空气介质同轴电缆的劣势是什么?

[T]A

[A] 空气介质同轴电缆需要特别措施来防止湿气渗透

[B] 空气介质同轴电缆只能用于 30MHz 以下业余频段

[C] 空气介质同轴电缆的每百米损耗太大

[D] 空气介质同轴电缆不能在冰点以下工作

[J]LK1220

[P]3.3.3

[I]MC1 -0685

[Q] 如果通过同轴电缆的信号频率升高,则同轴电缆的

[T]A

[A] 传输损耗增加

[B] 反射功率升高 [C] 特性阻抗变高

[D] 输入驻波比变大

[J]LK1224

[P]3.3.3

[I]MC1 -0686

[Q] 以下给出了一些同等外径的馈线。其中哪一种在 VHF/UHF 频段损耗更低?

[T]A

[A] 空气介质同轴硬电缆

[B] 独立屏蔽分组双绞线

[C]50 欧姆同轴软电缆

[D]75 欧姆同轴软电缆

[J]LK1221

[P]3.3.3

[I]MC1 -0687

[Q] 对于 400MHz 或更高频率的信号,应当优先选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是:

[T]A

[A]N 型连接器

[B]M 型连接器

[C]RS -213 型连接器

[D]DB -23 型连接器

[J]LX

[P]3.3.3

[I]MC1 -0688

[Q] 关于 M 型同轴电缆连接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T]A

[A] 这种连接器广泛应用于 HF 和 VHF 通信系统

[B] 这种连接器使用了先进的螺纹式锁紧技术,防水防盗

[C] 这种连接器使用了卡式锁紧技术,便于快拔快插

[D] 这种连接器制造成本很高,通常用于微波通信系统

[J]LK0988

[P]3.3.4

[I]MC2 -0689

[Q] 关于垂直天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T]AB

[A] 该天线发射垂直极化波,电场与地面垂直

[B] 垂直天线是全向天线,其 H 面方向图是全向的

[C] 该天线发射垂直极化波,磁场与地面垂直

[D] 垂直天线是全向天线,其 E 面方向图是全向的

[J]LK0989 [P]3.3.4

[I]MC2 -0690

[Q] 关于水平极化偶极天线,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B

[A] 通过该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电场平行于地面

[B] 该天线水平面上的( E 面)方向图呈“ 8”字展开

[C] 通过该天线发射的电磁波,电场垂直于地面

[D] 该天线垂直面上的( H 面)方向图呈“ 8”字展开

[J]LK0950

[P]3.3.4

[I]MC1 -0691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均使用 1/2 波长水平偶极天线进行 UHF 通联。现其中一方

改用 1/2 波长垂直偶极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差

[B] 通信效果不变

[C] 通信效果变好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1

[P]3.3.4

[I]MC1 -0692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 1/2 波长水平和垂直偶极天线进行 UHF 通联。现

双方都改用 1/2 波长垂直偶极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好

[B] 通信效果不变

[C] 通信效果变差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2

[P]3.3.4

[I]MC1 -0693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 1/2 波长水平和垂直偶极天线进行 UHF 通联。现

双方都改用 1/2 波长水平偶极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好

[B] 通信效果不变

[C] 通信效果变差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3

[P]3.3.4 [I]MC1 -0694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双方都改用左旋圆极化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好

[B] 通信效果不变

[C] 通信效果变差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4

[P]3.3.4

[I]MC1 -0695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双方都改用右旋圆极化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好

[B] 通信效果不变

[C] 通信效果变差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5

[P]3.3.4

[I]MC1 -0696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半波长水平偶极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乙台改用半波长垂直极化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不变

[B] 通信效果变差

[C] 通信效果变好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6

[P]3.3.4

[I]MC1 -0697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半波长水平偶极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甲台改用 右旋圆极化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不变

[B] 通信效果变差

[C] 通信效果变好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7

[P]3.3.4 [I]MC1 -0698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半波长水平偶极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乙台改用右旋圆极化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差

[B] 通信效果变好

[C] 通信效果不变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8

[P]3.3.4

[I]MC1 -0699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半波长水平偶极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乙台改用左旋圆极化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好

[B] 通信效果变差

[C] 通信效果不变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59

[P]3.3.4

[I]MC1 -0700

[Q] 甲、乙业余电台相距 10 千米,分别使用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天线彼此对指进行 UHF

通联。现双方均改用半波长水平 偶极天线,则改变前后的通信效果有什么不同?

[T]A

[A] 通信效果变好

[B] 通信效果不变

[C] 通信效果变差

[D] 通信效果的变化不确定

[J]LK0990

[P]3.3.4

[I]MC1 -0701

[Q] 假设接收和发射天线均使用半波长偶极天线,则在地面台站间的近距离通联中,接收和

发射天线的最佳极化方式应当安排为:

[T]A

[A] 接收和发射天线均位于垂直于两台站连线的平面内,极化保持一致

[B] 接收和发射天线均位于垂直于两台站连线的平面内,极化彼此正交

[C] 接收和发射天线的极化应当平行于两台站之间的连线

[D] 发射天线垂直极化,接收天线的极化应当平行于两台站之间的连线

[J]LK0992

[P]3.3.4 [I]MC1 -0702

[Q] 右旋极化波是指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任意平面上,沿传播方向观察时,电场矢量为随时

间向右(顺时针)旋转的椭圆或圆极化波。如果地面上某业余电台在观测业余卫星时发现从

卫星到达该台的无线电波的电场是顺时针旋转的,则该信号的极化方式为:

[T]A

[A] 左旋椭圆极化或圆极化

[B] 右旋椭圆极化或圆极化

[C] 垂直极化

[D] 水平极化

[J]LK0993

[P]3.3.4

[I]MC1 -0703

[Q] 在视距通联中,已知发射天线为指向接收点的左旋圆极化天线,接收天线的最佳极化方

式为:

[T]A

[A] 指向发射点的左旋圆极化

[B] 指向发射点的右旋圆极化

[C] 垂直极化

[D] 水平极化

[J]LK0994

[P]3.3.4

[I]MC1 -0704

[Q] 某卫星下行链路采用右旋圆极化天线,从北向南飞行,天线始终指向地球的南极。如果

地面上某业余电台采用圆极化天线自动跟踪该卫星, 则该台所用天线的最佳极化方式应当为:

[T]A

[A] 卫星过顶前为右旋圆极化,过顶后为左旋圆极化

[B] 卫星过顶后为右旋圆极化,过顶前为左旋圆极化

[C] 最佳方向始终为右旋圆极化

[D] 最佳方向始终为左旋圆极化

[J]LK0995

[P]3.3.4

[I]MC1 -0705

[Q] 已知某卫星下行信号的发射天线是指向地面的偶极天线。由于卫星不断旋转,地面台站

所收电波的极化方向就会不断变化。为了不至极化问题致使接收中断,接收天线可以是:

[T]A

[A] 指向卫星的右旋或左旋圆极化天线

[B] 垂直极化天线

[C] 水平极化天线

[D] 极化方向平行于卫星与地面电台之间连线的天线

[J]LK0946 [P]3.3.4

[I]MC1 -0706

[Q] 某业余电台使用半波垂直偶极天线通联时, 对方所收信号的强度为 S4 。现发射功率不变,

发信方改用增益为 8.15dBi 的八木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和极化均不变) ,则对方所收信号的

强度变为: 【提示:收信机信号强度指示从 S1 至 S9 每档增加 6dB 】

[T]A

[A]S5

[B]S6

[C]S7

[D]S8

[J]LK0947

[P]3.3.4

[I]MC1 -0707

[Q] 某业余电台使用半波长垂直偶极天线发射时,对方所收信号的强度为 S4 。现发射功率不

变,发信方改用增益为 12dBd 的八木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和极化均不变) ,则对方所收信号

的强度变为: 【提示:收信机信号强度指示从 S1 至 S9 每档增加 6dB 】

[T]A

[A]S6

[B]S5

[C]S7

[D]S8

[J]LK0948

[P]3.3.4

[I]MC1 -0708

[Q] 两位业余爱好者使用半波长垂直偶极天线相互通联,双方所收信号的强度均为 S4 。现双

方发射功率不变,都改用增益为 8.15dBi 的八木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和极化均不变)再次联

络,则双方信号的强度变为: 【提示:收信机信号强度指示 S1 至 S9 每档增加 6dB 】

[T]A

[A]S6

[B]S4

[C]S5

[D]S7

[J]LK0971

[P]3.3.5

[I]MC1 -0709

[Q] 即便是在辽阔的平原或广袤的戈壁,我们所收本地 VHF/UHF 信号的强度也会伴随设备的

移动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T]A

[A] 来自直射和地面反射等多个路径的无线电波相互干涉,相消或相长(多径效应)

[B] 发信和收信地点间的气流导致电波传播路径弯曲,发生频率漂移(多普勒效应)

[C] 无论收信发信,地面各处的电导率不尽相同会导致设备移动时的接地电阻变化 [D] 发信过程中,设备与大地间分布电容的改变导致天线失谐,发射功率随之改变

[J]LK1065

[P]3.3.5

[I]MC1 -0710

[Q] 在 VHF/UHF 频段通联时的一个现象,如果远方电台给出的信号报告很差,则仅需移动几

步或将工作频率改变数十千赫就可能显著改善通信效果。这是因为:

[T]A

[A] 多径传播。经不同路径达到天线的电波存在相位和幅度差异,相互干涉,相消或相长

[B]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以及工作频率的变化都会显著改变路径损耗

[C] 大气扰动影响

[D] 地磁活动影响

[J]LK1103

[P]3.3.5

[I]MC1 -0711

[Q] 多径传播对 UHF 或 VHF 波段数据通信的影响是:

[T]A

[A] 可能使误码率上升

[B] 如果是 FM 通联,则影响微不足道,不可察觉

[C] 随着传播路径的增加,数据通信速率线性减小

[D] 随着传播路径的增加,数据通信速率线性增加

[J]LK0812

[P]3.3.5

[I]MC2 -0712

[Q] 使用 VSB 方式进行 ATV 通信时,即使信号相对较强,有时所收图像的边缘也有重影。这

是因为:

[T]AB

[A] 多径传播。来自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接收天线的时延不同,造成重影

[B] 发射天线的 VSWR 过高。如果信号在馈线中多次往返于发射机和天线,会造成重影

[C] 天线的极化配置出错。极化不同的信号同时到达天线,导致重影

[D] 遭遇了重放干扰。或许是某中继台也转发了这个信号,其到达接收天线,导致重影

[J]LK1068

[P]3.3.6

[I]MC1 -0713

[Q] 决定超短波视距传播距离极限的主要因素是:

[T]A

[A]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距地面的相对高度

[B]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距海平面的绝对高度

[C]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挂高波长比,即,离地高度除以波长

[D]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增益 [J]LK1104

[P]3.3.6

[I]MC1 -0714

[Q] 有时,相隔数百千米的业余电台可以实现 VHF/UHF 超视距直接联络。可能的原因是:

[T]A

[A] 信号的传播路径中出现了大气波导现象

[B] 有飞行器在空中反射了电波

[C] 降雨增加了大地电导率,增强了电波传播

[D] 每当冬季,植被的减少都有利于电波传播

[J]LK1117

[P]3.3.6

[I]MC1 -0715

[Q] 有时,我们可以在 6 米或 2 米业余波段中收到上千千米外的“超视距传播”信号。这与

下列哪种现象密切相关?

[T]A

[A] 突发 E 层的传播

[B] 流星余迹反向散射

[C]D 层的吸收所致

[D] 灰线传播

[J]LK1120

[P]3.3.6

[I]MC1 -0716

[Q] 是什么导致了对流层的大气波导现象?

[T]A

[A] 大气高空逆温

[B] 太阳黑子和 /或太阳耀斑

[C] 飓风或龙卷风所致的上升气流

[D] 雷暴时大量闪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

[J]LK1116

[P]3.3.6

[I]MC1 -0717

[Q] 如果你收到了一个上千千米外的 VHF 信号,最可能的原因是:

[T]A

[A] 信号经电离层的突发 E 层反射而来

[B] 信号由微波接力电台合力 QSP 过来

[C] 信号被附近的雷雨区反射而来

[D] 信号经宇宙射线的电离路径传导过来

[J]LK1118

[P]3.3.6

[I]MC1 -0718 [Q] 有时, VHF/UHF 业余波段中可能出现远达 500 千米的“超视距传播”信号。这与下列哪

种现象密切相关?

[T]A

[A] 对流层散射

[B]D 层折射

[C]F2 层折射

[D] 法拉第旋转

[J]LK0815

[P]3.6.1

[I]MC1 -0819

[Q] 自制业余无线电发射设备,在经无线电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取得电台执照之前,应在调

测时在设备的天线端口连接(或在串联必要的仪表之后连接) :

[T]A

[A] 假负载

[B]VSWR 严格等于 1:1 的驻波天线

[C]VSWR 严格等于 1:1 的行波天线

[D] 专门用于测试的标准环形天线

[J]LK0418

[P]3.6.1

[I]MC1 -0820

[Q] 在无线电发射机中,调制器的作用是:

[T]A

[A] 以原始调制信号控制射频载波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参数

[B] 以电能转换效率最高的方式控制线性射频放大器的工作点

[C] 调整天馈系统的参数,实现阻抗匹配

[D] 自动控制发射信号的频谱,将其保持在核准的必要带宽内

[J]LK0422

[P]3.6.1

[I]MC4 -0821

[Q] 保证业余无线电通信接收机优良接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T]ABCD

[A] 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B] 足够高的整机增益

[C] 尽量低的本机噪声

[D] 尽量小的信号失真

[J]LK0423

[P]3.6.1

[I]MC1 -0822

[Q] 接收机解调器的作用是:

[T]A [A] 从接收到的已调射频信号中分离出原始调制信号

[B] 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宽带线性放大

[C] 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与必要带宽相匹配的选频放大

[D] 从接收到的已调制射频信号中提取出载波分量

[J]LK0424

[P]3.6.1

[I]MC1 -0823

[Q] 选用解调器的主要应考因素是:

[T]A

[A] 尽量忠实地还原原始调制信号

[B] 尽量对已调射频信号加以放大

[C] 尽量提升已调射频信号中的载频分量

[D] 尽量补偿接所收射频信号的频率偏移

[J]LK0496

[P]3.6.1

[I]MC1 -0824

[Q] 亚音频静噪系统( CTCSS )所用的声调大体位于音频中的什么范围?

[T]A

[A]67 -250.3Hz

[B]16Hz -20kHz

[C]16kHz -20kHz

[D]220Hz -2503Hz

[J]LK0681

[P]3.6.1

[I]MC1 -0825

[Q] 对于比较考究的接收机,其说明书中常常列出一项“通带矩形系数”或“通带形状系数”

指标,是用来描述:

[T]A

[A] 带通滤波器频率特性曲线两侧斜坡的陡峭程度

[B] 矩形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后波形两侧的陡峭程度

[C] 矩形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后谐波成分的损失程度

[D] 带通晶体滤波器中石英晶体的切割方向和形状

[J]LK0682

[P]3.6.1

[I]MC1 -0826

[Q] 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技术指标,两台业余无线电接收机在 USB 方式下选择带宽为 2.7kHz 的

滤波器时具有不同的“通带矩形系数” 。接收机 A 的“ 60dB 带宽对 6dB 带宽的矩形系数”为

3.8 ,接收机 B 的为 5。由此可得出结论:

[T]A

[A]A 机对邻近频道干扰的抑制能力比 B 机强 [B]A 机对邻近频道干扰的抑制能力比 B 机差

[C]A 机对镜像频率干扰的抑制能力比 B 机强

[D]A 机对偏离工作频率± 10kHz 以外的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比 B 机强

[J]LK0746

[P]3.6.1

[I]MC1 -0827

[Q] 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

[T]A

[A] 降低接收机内部噪声的影响

[B] 提高接收机最终的音频输出功率电平

[C] 提高接收机音频输出的保真度

[D] 提高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J]LK0783

[P]3.6.1

[I]MC1 -0828

[Q] 进行 FM 话音通联时,我们能否单凭接收机中传出的对方的声音大小来准确判断对方的

信号有多强?

[T]A

[A] 不能。 鉴频器所解调的声音, 其大小仅取决于中频信号的频偏, 与中频信号的幅度无关。

况且,中频信号在进入鉴频器之前早已被限幅电路切齐,已无法鉴别强弱

[B] 不能。信号越强,自动增益控制的起控程度就越深。增益的急剧下降反而会压低音量

[C] 能。最终的信号就是经过放大处理的原始射频信号,当然是信号越强声音越大

[D] 能。调频信号的特点是信号越强频偏越大,解调之后的声音当然也越大

[J]LK0788

[P]3.6.1

[I]MC1 -0829

[Q] 用设置在 NFM 方式的对讲机接收 WFM 信号,效果为:

[T]A

[A] 可以听到信号。如果调制信号幅度较大或音调较高,会听到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B] 听不到信号。但是一旦接收到了信号,调频方式所特有的强烈噪声仍然会消失

[C] 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是声音的高音频部分衰减较大,缺乏高音

[D] 可以正常听到信号,只是声音比较小

[J]LK0789

[P]3.6.1

[I]MC1 -0830

[Q] 用设置在 WFM 方式的对讲机接收 NFM 信号,效果为:

[T]A

[A] 可以正常听到信号,只是声音比较小

[B] 可以听到信号。如果调制信号幅度较大或音调较高,会听到明显的非线性失真

[C] 听不到信号。但是一旦接收到了信号,调频方式所特有的强烈噪声仍然会消失 [D] 可以正常听到信号。但是声音的高音频部分衰减较大,缺乏高音

[J]LK0790

[P]3.6.1

[I]MC1 -0831

[Q] 没有信号时, 调频接收机会输出一种强烈的沙沙声。 关于这种噪声,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T]A

[A] 天线收到的 QRN 与机内电路的固有噪声共同构成一种随机信号。该信号的随机相位变化

经鉴频形成强烈的沙沙声。只是,该信号的随机幅度变化与沙沙声没有关系

[B] 由天线收到的 QRN 的随机幅度变化经放大形成,其大小与 QRN 的电压成正比

[C] 由天线收到的 QRN 的随机幅度变化经放大形成,其大小与 QRN 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D] 由天线收到的 QRN 的随机幅度变化经放大形成,其大小与 QRN 的电压的平方根成正比

[J]LK1176

[P]3.6.1

[I]MC1 -0832

[Q] 下列哪种电路可以解调 FM 信号?

[T]A

[A] 鉴频器

[B] 限幅器

[C] 乘积检波器

[D] 混频器

[J]LK0791

[P]3.6.1

[I]MC1 -0833

[Q] 什么是“鉴频”?

[T]A

[A] 对调频信号进行解调的过程称为鉴频

[B] 判断信号的频率是否超过允许的频率范围的过程称为鉴频

[C] 判断信号的频率是否发生了不应有的偏离或者漂移的过程称为鉴频

[D] 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的过程称为鉴频

[J]LX

[P]3.6.1

[I]MC1 -0834

[Q] 下列哪一项可以解调 AM 信号?

[T]A

[A] 检波器

[B] 限幅器

[C] 鉴频器

[D] 反相器

[J]LK0792 [P]3.6.1

[I]MC1 -0835

[Q] 什么是“检波”?

[T]A

[A] 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的过程称为检波

[B] 检查信号的波形是否超过了允许的幅度范围的过程称为检波

[C] 检查信号的频率是否发生了不应有的偏离或者漂移的过程称为检波

[D] 对调频信号进行解调的过程称为检波

[J]LK1088

[P]3.6.1

[I]MC2 -0836

[Q] 关于收发信机的 AGC 功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T]AB

[A]AGC 实现收信机自动增益控制,对中频信号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防止电路过载

[B] 进行基于 FSK 或 PSK 的数据通信时,关闭 AGC 功能有可能提高弱信号的解码效果

[C] 进行太阳噪声测试的时候,需要关闭 AGC 功能

[D]AGC 实现收信机自动音量控制,对音频电平进行检测并反馈控制,防止扬声器损坏

[J]LK0840

[P]3.6.1

[I]MC1 -0837

[Q] 学习现代通信技术或制作业余无线电作品时,我们经常遇到一种工作原理不同于超外差

式收信机的“ DC 式收信机” 。其中,缩写 DC 是指:

[T]A

[A] 直接变换( Direct -Conversion ),即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在解调之前不做频率变换

[B] 直流( Direct Current ),指直流电源供电的收信机

[C] 介质电容( Dielectric Capacitor ),指收信机中用于调谐的电容器所用的特定介质

[D] 数字变频( Digital -Conversion ),指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了数字化的变频处理

[J]LX

[P]3.6.1

[I]MC1 -0838

[Q] 接收机和发射机中常见的混频器有什么作用?

[T]A

[A] 频率变换。将信号的原始频率变换成另一个频率

[B] 混合式调音。将两个信号相互叠加,送往扬声器

[C] 变频调速。把直流电变成变频交流电以驱动天调

[D] 多频放大器。同时放大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信号

[J]LK0847

[P]3.6.1

[I]MC1 -0839

[Q] 在超外差式收发信机中,混频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上变频”和“下变频”两种,具体 指:

[T]A

[A] 中频频率高于输入频率的为上变频方式,中频频率低于输入频率的为下变频方式

[B] 输入频率高于中频频率的为上变频方式,输入频率低于中频频率的为下变频方式

[C] 本振频率高于输入频率的为上变频方式,本振频率低于输入频率的为下变频方式

[D] 输入频率高于本振频率的为上变频方式,输入频率低于本振频率的为下变频方式

[J]LK0845

[P]3.6.1

[I]MC1 -0840

[Q] 超外差式业余收发信机的面板上经常设有选择中频滤波器带宽的控制部件。这些中频滤

波器所抑制的干扰可以分类为:

[T]A

[A] 邻近频率干扰

[B] 镜像频率干扰

[C] 中频频率干扰

[D] 突发脉冲干扰

[J]LK0846

[P]3.6.1

[I]MC1 -0841

评论

:D 一言句子获取中...

加载中,最新评论有1分钟缓存...